成人气管及肺内有发育完善的纤毛,可以将异物和过多的分泌物以痰的形式运送到咽喉部,刺激人体产生咳嗽反射,将痰咳出。婴幼儿的这种排痰能力很差,一旦大量的痰液和病菌堆积在呼吸道内,排不出去,会加重肺炎患儿的病情。
大一些的孩子通过咳嗽、咳痰可以把呼吸道内过多的分泌物排出,对呼吸道起到保护作用,若为了止咳用了镇咳药反而会使痰液潴留在呼吸道内,所以在祛痰还是止咳的权衡中,我们更倾向于先给孩子排痰,然后再考虑止咳的事情。对于年龄较大的患儿,要多加鼓励患儿咳痰,即通过咳嗽来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患有肺炎时,应多用祛痰药,少用镇咳药(尤其是含可待因类的止咳药)。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若条件允许可以竖着多抱抱,以免肺部长时间受压,发生坠积性充血,使肺炎加重。家长应定时给宝宝翻身、拍背,以助排痰。如果喉中有痰鸣、气急、咳痰不畅,应及时吸痰,防止窒息。如痰液较黏稠,宜多饮水,倘若口服困难,可适当补液以稀释痰液,同时口服祛痰药物。
家人在为肺炎患儿拍背排痰时要掌握3个要点:
最佳时间 拍背排痰的最佳时间是清晨起床后。夜间由于体位关系,呼吸道内会沉积大量痰液。平时拍背应在孩子吃奶、进食前进行,以防由于震**过度造成呕吐,影响营养吸收。另外在雾化治疗结束后拍痰效果会更好。
最佳姿势 拍背时建议宝宝采取头低脚高位,可以趴在家长腿上或者将宝宝下半身垫高,这样有利于痰液向上气道移动。拍时手要五指并拢,微微蜷起,形成中空状,这样宝宝不会感到疼痛。拍背时应将两肺的上下、左右都拍到,由下向上拍,着重拍肩胛下部位,也就是肺底部,这里是更易沉积**的部位及发生病变的区域。每天3~4次,每次10~15分钟。
最佳力度 拍背力量应均匀,力度适中,以发出“啪、啪”的响声为度,否则没有效果。用正确的拍背方法,患儿不会感觉疼痛,反而会感觉舒服。但对体质虚弱的小儿应区别对待。有的家长担心孩子不会吐痰,拍背后痰液还是出不来。其实当痰出来后,有些宝宝并不咳出,而是咽了下去。相比痰液堆积对肺的影响,痰液对消化系统的影响还是很小的,或者忽略不计的。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除了基础的口服或静脉注射药物治疗外,还出现很多其他辅助排痰的方式。
雾化吸入治疗 近年来,雾化吸入疗法在临**被广泛应用,特别是小儿肺炎的治疗。雾化吸入给药是通过雾化装置将药液喷成雾状颗粒直接吸入至各级气管和肺,达到抗感染、化痰、平喘的目的。其操作简单方便,患儿无痛苦,疗效可靠,且局部用药,用量小,不良反应少。目前,临**可以经雾化吸入的药物越来越多,主要是支气管舒张剂、吸入激素、祛痰剂等。
胸壁震**排痰仪 呼吸道感染时,气管壁发生炎性水肿,致使管壁变厚、管腔变细,同时会分泌大量痰液,而痰液聚集造成炎症持续发展,气道狭窄、阻塞,严重时危及生命。婴幼儿和使用镇静药物、患神经肌肉疾病的患儿往往咳痰费力,胸壁震**排痰仪可帮助痰液排出。
肺部超短波理疗 能够促进局部血流加速,改善微循环和淋巴循环,提高细胞膜通透性,消除炎症的病理产物,减少趋化性反应,增强白细胞吞噬功能,帮助肺部啰音吸收,促进肺部炎症吸收。
纤维支气管镜治疗 纤维支气管镜在肺炎的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作用包括:
——可于气道深部留取痰液标本,完善病原学检查;
——帮助清除深部气道分泌物,减轻气道阻塞,改善气道炎症,可用于治疗肺不张、塑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合并感染;
——可明确肺炎后气道狭窄、闭塞,并可进行治疗;
——可通过纤维支气管镜向气道内注入药物进行治疗。
虽然肺炎这个历史悠久的疾病并未被彻底征服,但我们在肺炎的诊断和治疗上也并未停滞不前,而是取得了许多新进展。在病原学方面,对于引起肺炎的病原可在分子水平上鉴定病原培养及药敏,帮助临床更快明确致病原及指导临床治疗。在治疗方面,有效抗菌、抗病毒药物,无创呼吸机的应用,呼吸道的管理,纤维支气管镜的应用,能够缩短肺炎病程,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儿的康复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