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摸摸頭2.0

求之於外的無私年代

字體:16+-

當人們看到豎立圍牆後私空間所引發出人的自閉和保守以及其後陽奉陰違的缺陷時,當人們看到推倒圍牆後公共交流和溝通中光明正大的優勢時,對外向交流的過度依賴,對內向交流的過度貶低讓人們忘記了任何一種思維模式的形成都需要時間的積澱,都存在優缺點,都各有一套自我修複的完整機製。而現在,這種忽視圍牆功用的武斷選擇隻會讓我們的內心在很長的一段時間中,一段境遇下因自我缺乏依持和修複的厚度而讓吞食新物的難以消化帶出感受上的迷茫和空虛。

在如今知識經濟的年代中,客觀上,知識和信息更新的頻率之快已經不容人們做過多的思慮;主觀上,以往那種經過個人的深思熟慮而完成對知識的自我實有也已經演變成隻單方麵接受外界知識的狀態。

人們習慣於把全盤通吃的知識和信息當作日後依持的工具,也習慣於把這種知識和信息原封不動地儲存起來等需要之時再當作商品拿去出售和交換。當人成為知識和信息的中轉站的時候,因庫存的內容和自我之間並不存在實有關係,所以人逐漸成為一個脆弱的空殼。在當下,如果一個人是把精神求之於內,那麽他會被看作是一種壓抑、畸形的病態,一種與時代的不和諧。在缺少社會標準約束的狀況下,在求之於外的洪流中,帶著脆弱空殼的人們隻能把一切寄托於直覺和本能,也隻能把本能的欲望不經思辨就功利地訴之於獲得具體物的實有上。

人們對外物傾注了太多的關注以至於把人的價值體現也完全地依托於物的實有上。人們總以為物質需求的提高和滿足既是個人精神需求的實現,也是個人自由的實現。人們開始忙碌於娛樂年代的集體歡騰,忙碌於審美泛化所帶來的對外物紛繁的感官滿足。而這些原本隻不過是商業社會促進消費的娛樂遊戲卻被人們當作慰藉各自心靈的工具。商業社會雙麵的供求結構決定了必是存在專門的人群在提供各式各樣的關於精神需求的解決之道,受眾也習慣接受被觸動而不是以往的主動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