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其實很好學:中學古文高分詳解

《屈原列傳》

字體:16+-

【作者簡介】

司馬遷(公元前145—約前87年),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人,西漢時期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被後世尊稱為“太史公”。“司馬子長”這個名字之所以成為史學界的一張名片,原本用於自稱的“太史公”之所以化身為飽含敬意的“國民稱呼”,絕非憑空而來,這是他一生的苦難與堅持換來的,概括成一句話:榮譽,是苦難的勳章。

西漢史學家司馬談在他病終之際,對即將代替自己參加漢武帝封禪大典的兒子說:“我們的祖先是周朝的太史。遠在上古虞舜夏禹時就取得過顯赫的功名,主管天文工作。後來衰落了,難道要斷送在我這裏嗎?你繼為太史,就可以接續我們祖先的事業了。”一番叮囑後與世長辭。可能他做夢也沒想到,他的夢想真的會在這個兒子手裏變成現實,自己也因為兒子一並名垂千古。不過,他自然也沒有想到,兒子是在品嚐了人間奇恥大辱之後發憤著書而完成這個任務的。

司馬談的兒子就是司馬遷,那部史學巨著就是聲名赫赫的《史記》。雖然天漢二年,也就是公元前99年,司馬遷恪守良知,為戰敗被俘的李廣之孫李陵仗義執言,不幸被送進蠶室,遭受了宮刑,但是,作為大儒孔安國、董仲舒的弟子,他在這部著作中,“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無論是史書的體例創新,還是史學精神的傳承與突破,都達到了一個新高度。魯迅先生曾評價《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列為前“四史”之首,與《資治通鑒》並稱為“史學雙璧”。當然,對於中學生來說,這是作文不可或缺的素材,沒有司馬遷、陶淵明、蘇軾,他們簡直不知道如何完成一篇作文。

“多年”後,司馬遷因為遭受了宮刑,心懷不能入葬祖墳的遺憾告別了人世。時光荏苒,一晃又是一個“多年”,他的外孫楊惲,感動於外祖父的大義,折服於《史記》博大精深,上書漢宣帝,於是兩千多年後的今天,很多人家的書案之上有了《史記》,也有了一份回望曆史的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