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王禹偁(chēng)(954—1001年),字元之,濟州钜野(今山東巨野)人,北宋詩人、散文家,有名的直臣,世稱王黃州。很多人會說:“世上曾有這麽一個人?”這個人確實是存在的,而且他是北宋太平興國八年進士,曆任右拾遺、左司諫、知製誥、翰林學士。敢於直言諷諫,因此屢受貶謫。一個屢受貶謫的人,一般來講不會考慮自我得失,考慮自我得失的人一般都過得好好的,足以安享晚年。
不過,“太平興國”這個年號,對王禹偁來講,仿佛是宿命。他畢生為了興國,而不斷地上書諫言,無所保留。結局可以預測,就是屢受貶謫,毫無“太平”可言,酷似俄國十二月黨人。宋太宗的兒子宋真宗即位,召還,複知製誥。可是沒過多久又被貶至黃州,後又遷蘄州病死。
王禹偁為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先驅,文學韓愈、柳宗元,詩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會現實,風格清新平易。詞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積極入世的政治抱負,格調清新曠遠。著有《小畜集》30卷和《五代史闕文》。也許,這些作品就是他在孤獨苦悶的日子裏聊以**的結晶。
【原文】
黃岡之地多竹,大者如椽(120)。竹工破之,刳(121)去其節,用代陶瓦。比屋(122)皆然,以其價廉而工省也。
子城(123)西北隅,雉堞圮毀(124),蓁莽荒穢,因作小樓二間,與月波樓通。遠吞(125)山光,平挹江瀨(126),幽闃遼夐(127),不可具狀。夏宜急雨,有瀑布聲;冬宜密雪,有碎玉聲。宜鼓琴,琴調虛暢;宜詠詩,詩韻清絕;宜圍棋,子聲丁丁然;宜投壺(128),矢聲錚錚然;皆竹樓之所助也。
公退(129)之暇,被鶴氅衣(130),戴華陽巾(131),手執《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慮。江山之外,第見風帆沙鳥,煙雲竹樹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煙歇,送夕陽,迎素月,亦謫居之勝概(132)也。彼齊雲、落星,高則高矣;井幹、麗譙(133),華則華矣;止於貯妓女,藏歌舞,非騷人(134)之事,吾所不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