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光疗
光疗就是指通过光线照射新生儿皮肤,分解皮肤胆红素的一种治疗方法。日光,也就是太阳光也是有一定作用的,所以我们也鼓励有黄疸的宝宝多晒太阳。
这里需要指出我们中国传统的一些陋习,比如“不见阳光的坐月子”,孩子和母亲一起坐月子,不让孩子见阳光,一个月过去了,一拉窗帘,孩子都成了“金娃娃”。
通过分析光谱,人们发现,蓝光的波长是最适合分解皮肤胆红素的,所以现在对于病理性黄疸,医院都采用蓝光照射治疗。目前用得最多的蓝光治疗箱,是在保护孩子眼睛和**的情况下,充分地暴露宝宝的皮肤,一般每照射4~8小时测一次皮胆指数,当皮胆指数降至正常后停止蓝光照射,6~12小时后再次测皮胆指数,根据情况再次进行蓝光照射治疗,但需注意的是蓝光照射的总时长相加不能超过72小时。
2. 换血
如果宝宝出现溶血,最常见的就是ABO溶血,一般母亲为O型血,宝宝为A型或者B型血,导致严重高胆红素血症,要进行换血治疗,也就是通过将患儿体内的血液进行替换,排除致病红细胞以及免疫抗体,使患儿体内的溶血情况停止。换血的方式可以降低胆红素含量,避免出现核黄疸(也叫胆红素脑病,指因胆红素升高而造成的神经系统损害),改善因溶血而导致的贫血,防止宝宝出现缺氧及心功能不全的症状。
3. 药物
简单介绍一些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常用药物吧。
茵栀黄注射液曾经被用于治疗新生儿黄疸,但从2009年开始,已经禁止使用了。
此外,茵栀黄口服液或者颗粒,虽然其组成为茵陈、栀子及黄芩,把古方中的大黄换成了黄芩,但还是偏于寒凉,必须在新生儿科医生或者懂新生儿的中医儿科医生指导下才能使用,不建议自行购药服用。
肝酶诱导剂如苯巴比妥、尼可刹米,均需由新生儿科医生开具才能使用。目前可以使用的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颗粒为肠道有益菌,具有促进胎粪排出,促进肠肝循环的作用,被广泛使用。
日常护理
(1)出生后7天内尤其是3天内黄疸监测尤为重要。
(2)>7天的新生儿,在黄疸监测过程中,需注意有无尿色加深和/或大便颜色变浅。
(3)黄疸消退延迟的最常见原因是母乳性黄疸,可见于约30%的母乳喂养充足的新生儿。超过4周尚未消退黄疸,在排除其他原因的基础上(临床中肺炎也常常以新生儿黄疸为唯一临床表现),才能考虑为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为自限性,黄疸可延迟到出生后8~12周消退,一般不建议中止母乳喂养。
4. 就医原则
新生儿黄疸的就医原则其实非常简单,只要考虑为病理性黄疸就需要就医,包括黄疸消退后复现,或者减轻后再次加重,须及时到新生儿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