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门诊中经常会遇到以呕吐为主要症状的小患者,但是在没有到医院以前,家长的处理方法有很多是错误的,尽管我在门诊中反复提醒,但还是有家长照样“犯错”。在此,我简单总结一下这些误区。
误区一:孩子只要喊饿,就给孩子吃东西。
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处理方法。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刚出诊室一会儿家长就又抱着孩子回来了,“娃又吐了,快给看一下”,这原因往往是家长又给孩子吃了东西。我叮嘱家长,孩子吐了以后在4~6小时尽量不要给孩子吃东西,因为胃肠功能的恢复需要一定的时间,家长又往往是因为爱孩子而没有遵照医嘱。我们在医学上把这种处理方法叫“禁食不禁水”,就是说,在4~6小时不要给孩子吃东西,但是可以喝水。
误区二:医生让查一下血常规,经常遭到家长拒绝。
其实,很多疾病的首发症状就是呕吐,血常规是最简单的区分感染和非感染疾病的方法。尤其是对于呕吐后很快出现发热的孩子来说,血常规的检查就更加重要了。
误区三:孩子在呕吐后,出现腹泻的症状,不及时到医院做粪便检查。
对于很多感染性肠炎,粪便就能反映很多情况,比如轮状病毒性肠炎、诺如病毒性肠炎及大肠杆菌肠炎等,有了相应的检查结果,我们也就能够正确地对待及治疗疾病了。
以上是我们家长中最常见的误区。我们也应当意识到,呕吐是很多疾病的首发症状,可以是胃肠道疾病,也可以是神经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对于这个小小的症状,应引起我们家长的足够重视,及时就医,以免贻误病情。
日常护理
(1)注意保持清淡饮食,控制食量,避免进食过快、过多,引起呕吐。
(2)喂孩子吃饭时,避免勺子进入口腔太深,刺激喉咙,引起呕吐。
(3)注意保暖。受热、受凉均易导致呕吐。
(4)当孩子出现呕吐,在睡觉时应将孩子的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吸入呼吸道。
(5)当孩子呕吐后,4~6小时内尽量少让孩子吃东西,甚至可以不给孩子吃东西,因为孩子的胃肠功能的恢复需要一定的时间,进食会增加孩子肠胃的负担,适当饮水即可。
就医原则
(1)呕吐后伴有腹痛,应及时就医,排除外科相关疾病。
(2)孩子呕吐后又出现腹泻,应及时就医,排除轮状病毒及诺如病毒感染。
(3)服药后,呕吐仍然不能缓解,并出现发热、精神差或呕吐呈喷射性,应及时就医,排除中枢系统感染或者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