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理想一點時間:精選集

張鐵誌:台灣的公民素質來自何處?

字體:16+-

博文地址:http://blog.ifeng.com/article/12426860.html

2011-07-18 18:05:00|瀏覽141525次|評論415條

總是聽到來台灣的大陸朋友說起台灣的美好:城市幹淨,排隊秩序井然,人們彼此和善以對、斯文有禮,樂用環保餐具並認真回收垃圾。顯然,在開放台灣自由行後,大陸朋友可以在阿裏山和日月潭小巷弄中,在更一般市民的生活中,發現這些文化。

對許多人來說,台灣體現了這些中國文化或傳統道德美好的一麵,而他們痛恨某些製度摧毀了那些素質。

他們常常把台灣說得好到我都不好意思。因為我們也常常對生活充滿了不滿與厭惡,我們仍然不時覺得這個城市醜陋而髒亂,並偶爾也會遇到惡意以對的路人或試圖詐騙的商家。

但台灣確實和以前不太一樣了。隻是,台灣人這些優良的公民素質是哪裏來的呢?

這當然與經濟社會現代化程度有關,但或許,這更是二十多年來民主化的產物。

首先,民主作為一種製度,確實隱含了某種公民美德作為這個製度的底蘊。例如理性、溫和,以及更重要的,對人的尊重。民主的根本價值,說到底,就是以人為本,尊重每個人的個體價值,確保每個人的基本權利。

例如,過去台灣民眾去公務機關辦事,官僚都是高高在上的姿態,甚至櫃台都是高不可攀。但90年代中期,首任民選台北市長上任後開始大力改革這個文化,降低民眾洽公櫃台高度,必須為民眾奉茶,真正做到“為人民服務”。

民主社會也可能更遵守某種公共秩序,因為這種秩序是基於自願服從的原則,而不是強製性的。畢竟,民主的基本原則就是每個人選擇之後,服從大家的集體決定。更進一步說,民主社會中的公民們會更主動參與公共事務,而比較不會自掃門前雪。例如台灣的社區運動就是開始於民主化後的90年代初期,許多基層社區居民開始一起關心社區的曆史、文化與風貌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