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地址:http://blog.ifeng.com/article/22030341.html
2012-12-23 11:09:24|瀏覽25187次|評論20條
現今社會中有不少人似乎得了一種精神上的流行病,那就是變得越來越要麵子,但卻又越來越粗鄙。這是由於“榮譽”與“不榮譽”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不清,甚至**然無存。不久前,某名藝人母女三人在江蘇教育電視台競猜節目《棒棒棒》錄製中放潑撒野、大爆粗口,母親對著一位觀眾挖苦道,我能把女兒培養成億萬人喜愛的明星,你母親做得到嗎?顯然,她覺得當名藝人的母親是特有麵子的事,而正是為了爭這個麵子,誇耀這個麵子,便可以在大庭廣眾下,行為囂張,言語粗野,擺出一副盛氣淩人的陣勢。
有人把這種粗鄙稱為“不要臉”,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寡廉鮮恥、不知羞恥。其實與“要麵子”同生共長的“不要臉”並不是沒有羞恥感,而是不知道什麽是該羞恥的,什麽是不該羞恥的。粗鄙是一種羞恥心像癌症一樣的病變,這種病變在特定的被汙染的社會環境中特別容易發生,就像汙染了的自然環境容易誘發癌症病變一樣。
例如,在一般的文明社會裏,“紳士風度”是一件有麵子的事情,以紳士風度待人接物也是體麵人會自然而然地要求自己的行為。但是,在“文革”時期的中國,“紳士”成了革命的對象,而革命者又以越粗鄙越光榮為行為準則,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就出現了一種新型的“有麵子”與“要臉”的關係:粗鄙不僅不再是“不要臉”,而且是有覺悟、混得開的事;不僅如此,甚至還能為粗鄙者帶來特別“有麵子”的頭銜、榮譽稱號、地位或職位,讓他們成為“成功人士”。
這種“成功人士”的傳人在“文革”以後把施展才能的領域從政治轉向了經濟。祝東力曾這樣描述他們粗鄙化的成功:“一口糙話、一身匪氣,這才是‘爺們兒’,是吃得開、混得好的標記。粗鄙化——粗野、鄙俗,是當今世俗社會的主流價值。粗鄙代表‘強悍’、‘有力量’,彰顯著粗鄙者的‘有膽兒’、‘拔份兒’。”在一個缺乏社會正義、價值觀紊亂的社會環境中,適者生存的叢林法則支配著人們的行為,人自為戰,文雅、謙和、友善等等,似乎直接等同於懦弱無能。出門在外,沒幾分流氓氣,是很難混的。粗鄙的言行和儀範,暗示著在無序競爭中較高的生存和成功概率。這已經成為當今時代的一種集體無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