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機器根本就是外行,隻不過作為電影人,對電影器材如何發出聲音感興趣而已。
實際上,像我們這種從事電影導演工作的人對劇場的聲音是有一定了解的。比如某某影院的音響設備不錯,就是四號廳不太好,我們經常聊這些東西。我們之所以會如此清楚這種事情,是因為那些聲音是我們親自製作的。關在錄音棚裏,用幾個月的時間連最細微的聲音也親自創造出來。說實話,別人的電影看多少次也未必知道,因為我不了解人家的電影是如何製作的,所以也就無從判斷影院發出的聲音是否非常到位地呈現了出來。
舉個例子,《共同警備區》這部作品在市內各個影院上映時,我就能判斷自己製作的聲音在哪家影院最能體現出聲音與音響之間的完美融合,因此我也讚揚了那個影院的工作人員。但在這部電影參加了歐洲五個電影節後,在日本上映時,我卻改變了自己的這個想法,因為我聽到了截然不同的聲效。在錄音、混音結束幾個月後,我終於聽到了當初在專業錄音棚製作出來的那種聲效,完美地重現讓我感到興奮。更讓我感到驚喜的是,我甚至第一次聽到了非常細膩的效果音。那時我拍著大腿驚歎道:“啊!我也能做出這樣的聲音了啊!”在隻有背景音樂或槍聲的場景中,立體聲的聲效會控製整個畫麵,每當這個時候,我就能深切地感受到極致音效。在設備不太好的影院裏,隻會出現主導性的聲音,那種微小的聲音是完全聽不到的。每當這個時候,導演們真的會被氣瘋。以導演的立場來看,近到演員們的歎息聲,遠到從遠處傳來的鳥叫聲,每一個聲音都是彌足珍貴的。
這一次我們測試了多部影片的部分片段,並且挑選的影片都是我們在電影院看過的影片。《拯救大兵瑞恩》開篇的聲音就非常複雜。我第一次聽時,放映廳裏隻充斥著嘈雜的槍聲與炮聲,但是重複觀看後就能感覺到裝子彈的聲音、波濤聲、腳踩在沙子上的聲音、頭盔和步槍在軍裝上互相摩擦碰撞所發出來的聲音、此起彼伏的喊叫聲等不絕於耳,多個拍攝對象同時發出的各種聲音融合在一起變成了一首交響樂。不同種類的槍的聲音也不一樣,同一把槍從不同方向打出來的槍聲也會有區別。在這部電影中,丹拿(Dynaudio)音響的揚聲器係統完美地呈現了與《珍珠港》的轟炸場麵類似的混亂局麵,但沒能更生動地呈現出當時地獄般淒慘的景象,換句話說,就是差點兒意思。同是槍戰,《盜火線》中的巷戰場麵就非常精彩。在寂靜中不時響起的槍聲以及彈殼掉落地麵的金屬音,無不將當時的情景充分地表現了出來。在羅伯特·德尼羅和阿爾·帕西諾兩人一邊喝咖啡一邊交談的對話場景中,飯店嘈雜的背景音裏兩大巨星輕聲交談的厚重聲音也完美地呈現了出來。經典之作《異次元殺陣》也是如此,用營造氛圍的機械音做鋪墊,就算是非常細小的聲音也能令觀眾打寒戰。這種機械音一般不願過於張揚,而是想給人一種堅守品位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