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亲子关系价值千万

孩子为什么不听你的话

字体:16+-

有次周末,我带年糕去商场,看到这样一个画面: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在互动体验区很投入地玩积木。这时他妈妈过来叫他走,他不肯,几番拉锯战之后,妈妈直接走了,他只好跟着走。我以为这场拉锯战就此结束,结果小家伙突然来了一句:“我再玩一分钟嘛!就一分钟!”本来坚决要走的妈妈,这时突然又同意了。然后她走去别的区域逛,爸爸则留下来,看着接着回去玩积木的孩子。

一分钟过去了,五分钟过去了,爸爸终于耐不住性子站起来:“时间到了,快走了!”

“妈妈说让我再玩一分钟!”

“你已经玩了一分钟了。”

“我再玩一分钟,哦不,三分钟嘛!”

“那你快点。”

一番讨价还价之后,爸爸又坐回去了。

又五分钟过去了,爸爸站了起来:“走了,妈妈不等我们了!”

“我再玩三分钟,哦不,十分钟嘛!”

“好吧好吧,那你快点!”

爸爸再次坐回去了……

因为有事离开,我没看到之后这对父母用了什么方法让孩子离开。但可以预料的是,最终很可能少不了孩子的一番哭闹。

这对父母看起来很宽容、很有耐心,其实犯了教养的大忌:没有原则,说到不做到。正是因为对约定一再妥协,孩子才会越来越不遵守规则。

当很多家长,特别是老人,在抱怨孩子“讲的话根本不听”的时候,真的应该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的一再让步,才换来了孩子的得寸进尺?

千万不要觉得让让孩子只是小事,小时候没有被约束的孩子,将来也很难成为一个能约束自己的人。

给孩子立规矩,无论是对父母,还是对孩子,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花时间训练,让孩子理解规则

孩子有了活动能力但还不太利索的时候,最让家长们头疼。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没有任何危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敢于挑战一切能挑战的事情。

就像年糕,自从具备移动自己的能力之后,我们就开始教他:从**或者沙发上下来时,要先用脚落地。一开始,他很顺从,每次下地,都小心谨慎地用小短腿努力去够地面,可爱极了,也很安全。

可是很快,他就想着换个下地的方式:头朝下好像也不错啊,我来试试吧!

这时,大人火急火燎地冲上去说“哎呀,太危险了,宝宝这样不可以啊”,他是根本不听的。

对于还不能理解“危险”的孩子,这样的强调显然没什么意义。因此,每当年糕挑战这个危险动作的时候,我就把他带进房间,放到**。房间里没什么可玩的,他一到**就想下来。我坐在旁边,抓住他的胳膊,一字一句地说:“用你的脚下来,不能用头先下来。”

他还是一心只想往下冲。

“用你的脚下来,不能用头先下来。用头下来的话,你会受伤,你受伤了,妈妈会伤心,你知道吗?”听到妈妈会伤心,他安静了一点。我又重复了一遍那句话,他按照我的要求做了后,我们一起出了房间。

之后的两天,他再做这个危险动作时,我就重复“将他带到房间,不准出去,听妈妈讲安全守则”这一系列动作。我说的那些话,他未必真正听懂、听进去,但是“用头下来就会失去玩的自由”这件事,他肯定已经清楚了。

之后,他就不再尝试着用头先下来的危险动作了。

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让孩子懂得遵守规则

把饭菜扔到地上,几乎是每个孩子都爱干的事情。

年糕还小的时候,也经常一边把勺子扔在地上,一边兴高采烈地观察。我知道,他是通过这个过程来探索“扔”这件事情,同时学习“因果关系”。我没有过多地干预他,只是在捡起勺子的时候会说:“勺子是用来吃饭的,不是用来扔在地上的。”

终于有一天,他探索够了,不扔了。

不过,养孩子这事儿就是个轮回。

年糕慢慢长大了,学会了自己吃饭,也早就明白“扔”是怎么回事。这时他开始扔勺子、扔不想吃的菜,一边扔,还一边挑衅地看着我笑。

第一次,我就默默地将勺子捡起来,擦干净,还给他。

两次、三次后,我也不动怒。等他吃好了,下餐椅,我告诉他:“把刚才你扔的东西捡起来。”

从没做过这些的年糕听到这个命令很迟疑,我再次坚定地对他说:“把你扔在地上的饭菜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去。”

“奶奶捡。”他开始求助,眼睛还盯着自己想玩的小汽车。

“不是奶奶扔的,奶奶不捡。把地上弄干净了,你才可以去玩。”

我蹲下来,挡在他前面。年糕看了看我,走过去捡起一块菜,扔进另一边的垃圾桶,这样往返三次,终于把他扔到地板上的菜都捡起来扔进了垃圾桶。

这时,我才对他说:“好了,洗干净手,去玩汽车吧。”

养育孩子是有方法的,用对了方法自然就能事半功倍。教导孩子遵守规则,最无能的家长才会用发脾气和打骂孩子的方法,和善而坚定的家长则通过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来达到目的。比如,做危险动作,他就会被限制玩耍的自由;乱扔东西,他就要自己捡起来扔进垃圾桶。

也许有些家长会说,这个方法在孩子还小、还好管的时候,可能比较管用;等孩子五六岁,甚至更大的时候,这么做还有用吗?其实我反而觉得,当我们一开始就把规则种在孩子心里时,他越大,会越懂得遵守规则。年糕就是这样的孩子。

还有的家长会说:“我试了啊,一两次有用,时间长了,孩子就忘记了。”

养成一个好习惯,成年人尚且需要不断地被提点、实践、重复,更何况孩子。孩子忘记了规则,家长可以提醒,重复次数多了,他自然就会记住。

给孩子立规矩,让孩子遵守规则,任何时候开始都不嫌晚,重复多少次都不嫌多。家长的职责,本来就是帮助孩子长成一个更好的样子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