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公众号的这些年,经常有很多妈妈来和我分享心事,其中有一条留言给了我很大触动。这条留言来自一位职场妈妈,她说她平时工作很忙,常常加班,没有时间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当女儿上小学之后,她才渐渐发现,孩子的脾气越来越差,经常因为一些小事和她吵架。
最近,因为她忘记了给女儿带第二天要拿去学校捐掉的书,她就在家里大哭大闹,“你一点都不关心我”“我不想要你这样的妈妈”。这位妈妈既难过又委屈:自己也是为了给女儿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才会这么忙、这么累,但这并不代表她不在意女儿,为什么女儿这么不懂事,不能理解她?
当时我给她的回复是:“你有没有和孩子聊过你的工作?有没有让孩子知道你的想法?有没有认认真真地告诉孩子,她在你心里永远比什么都重要?”
你的爱,要让孩子看到
很多人都会觉得,哪个妈妈不爱自己的孩子?我们放弃了舒适的大房子,换了一个狭窄的学区房;我们凌晨4点不睡,担心着发烧的宝宝,还要为第二天怎么跟公司请假为难;为了履行讲睡前故事的约定,我们可以放下手头的工作,耐心读完故事,再继续熬夜战斗……
但与此同时,我们又常常不自觉地为这份爱设下“条件”。大到“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小到“快点快点,别磨蹭了,真不知道你在磨蹭什么”。孩子那天然具有吸收力的心灵,不断吸收着我们说话时的语气、态度和情绪。
孩子当然不知道什么是学区房,为什么要买学区房,妈妈为什么每周会有五天不见了,客户又是什么……他们只听到了我们说的话,他们会从这些话中得出自己是否被爱、如何才能被爱的结论,而这个结论往往是:我要做得够好,妈妈才会爱我。
所以,你很爱孩子是一回事,如何让他知道并感受到你的爱,则是另外一回事。为了得到妈妈的爱和关注,孩子会把自己变成一个小怪兽:要么胡搅蛮缠不讲道理,要么小心翼翼让人心疼。
之所以会生出这样的感触,是因为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以前,每次我带了新玩具、新绘本或小零食给年糕,外婆就会抓住机会教育他:“你看妈妈对你多好,所以你要乖,要听话,不听话妈妈就不喜欢你了。”后来年糕有一次不小心砸坏了家里的东西,从他忐忑的眼神里,我读到了这样的内容:“我做错了事情,妈妈会不爱我吗?”
我想起了之前给他读的绘本《我爱你,小臭宝》的英文版,故事里的小男孩每天睡觉前都会问:“妈妈,你会永远爱我吗?”他怕自己变成臭臭的臭鼬、凶恶的鳄鱼、撕被单的恐龙……像所有心怀忐忑的孩子一样,他怕自己的一些坏毛病会让他失去妈妈的爱。
他的妈妈回答:“如果你变成臭鼬,我就给你洗澡,抹上香粉;如果你变成鳄鱼,我就帮你刷尖尖的牙齿;如果你变成撕被单的恐龙,我就重新把被单缝起来……无论如何,我都爱你。”
读完这个故事,我郑重地告诉年糕:“妈妈爱你,就像小臭宝的妈妈爱小臭宝一样。妈妈爱你,只是因为你是我的孩子,我是你的妈妈。”我想年糕应该听懂了我的话,他搂着我的脖子深情地说:“我想永远当爸爸妈妈的小宝宝!”
可是那个时候,做错事的年糕还是那么怕失去我的爱,像被抛弃的小狗一样看着我,可怜又无助。
确定被爱,让孩子生出爱的勇气
那天晚上,我重新把这本书翻了出来给他讲了一遍,并且在接下来的几天,用不同的方式一遍遍告诉年糕:“我爱你,是没有条件的。”
后来,当我们看绘本《妈妈,你会永远爱我吗?》的时候,故事里正好有这样一个情景,孩子打碎了花瓶在一边难过,妈妈在收拾花瓶的碎片。旁边配有这样一句话:“你看不见我的爱时,我也爱你。”
我问年糕:“小男孩这时候知道妈妈爱他吗?”
年糕说:“可能不知道吧。”
我说:“那你做错事的时候,知道妈妈爱你吗?”
他说:“我知道!”
之后外婆再说“不听话妈妈就不喜欢你了”这类话的时候,年糕就会毫不客气地指出:“妈妈说过了,她不会不喜欢我的!”这让外婆有点懊恼,觉得这样的孩子不好管。我却觉得年糕的“顶撞”很让我欣慰,因为我知道他对于“妈妈始终爱我”这一点非常确定;而且我还知道,这样的确定才是孩子“好管”的前提。
很多时候,家长抱怨孩子有事不跟自己说、不能承认自己的错误,甚至撒谎。但家长们有没有想过,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孩子害怕爸爸妈妈不喜欢自己了,会以为爸爸妈妈真的要收回给他的爱了。
如果一个孩子开始用各种看似无厘头的问题,来试探我们对他爱的边界,我们不仅不自知,还朝他大吼一声“赶紧去睡觉!”,这真是育儿生活中一件可悲的事情。
改变了万千父母教养方式的丹尼尔·西格尔教授说过,孩子只有感觉好,才会表现更好。
我们对孩子的爱,不只是一种情感维系的表达,更是孩子最好的成长动力。
因为被父母珍爱,所以才懂得珍爱自己;因为被父母信赖,所以也能信赖他人。在慢慢把这种肯定内化成自我认识的过程中,孩子才能逐步建立起自立和自信。
我们和孩子的情感联结,就是构建他认知世界的情境底色。父母能唤醒孩子内心多少爱的回应,决定了他将来会成长为一个怎样的人。
我想让年糕带着内心满满的安全感,阳光积极地面对未来人生的每一天。因为终其一生,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寻找内心的满足。能带给孩子满足的亲子关系,才能走得最远。这些始于爱的情商种子,就藏在我们对孩子每一次爱的表达里。
后来《我爱你,小臭宝》被引进到国内,我也有幸被邀请到给这本书写导读文章。现在,每个睡前为孩子翻开这本书的妈妈,都能看到我和年糕的这段故事。感谢书中的这位妈妈,她为我提供了一个母爱话语体系,每一句话都在强化孩子的观念——我爱你,永远爱你,没有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