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亲子关系价值千万

自由的孩子才自律

字体:16+-

年糕4岁的时候,我带他去参加了一个科技展。排队看展的人很多,让年糕兴奋不已的炫酷智能汽车也很多。在这种连大人也需要耐着点性子的情况下,年糕像个小大人儿一样,安静、有秩序地耐心排队,有条不紊地进行自己的体验计划。

在陪他完成体验的过程中,我特别为他感到骄傲——表扬他懂事的人很多,但我看重的是他的自律。

“自律”是个现实又抽象的概念,那么让孩子学会自律要从何开始呢?

答案在生活中就能找到。从吃饭、睡觉这样的小事开始,引导孩子学会安排好自己的日常,并长久地坚持下去,直到成为习惯,这就是培养自律的起点。

培养孩子自律,从教孩子认识时间开始

很多家长总嫌弃孩子没有时间观念,不够自律,却没有意识到,孩子可能只是因为不知道时间是什么。

当我们催孩子“都8点了还不起床,要迟到了”“只能再玩5分钟”“再不出门就来不及了”的时候,孩子可能根本理解不了为什么。

时间的概念,是不可能凭空出现在孩子脑子里的。要培养孩子自律,家长首先需要教会孩子认识时间。

年糕开始认识数字时,我就特意买了每一格都有数字的大挂钟带他看时间。虽然他没有办法确切地掌握几点几分,但很容易就能理解长针走几格代表五分钟、十分钟。

糕爸就更厉害了,他在年糕活动的每一个地方都布置上这种大挂钟,以便年糕随时能“看到”时间。因此,我们家餐厅、客厅、我们的房间、他的房间,到处都是那种又笨又土的大挂钟。

在认识时间、感知时间的氛围中,年糕开始试着安排自己的时间。

比如,他自己坐上餐桌的时候就会开始计划:“等长针走到7(8点35分),我就要去上学了。”吃完饭,他看看挂钟会说:“还有五分钟,我回房间玩一下。”有了时间意识,不用我们催,年糕都能把时间安排好。

在需要向年糕强调时间的情况下,我们也不会说“快点”“再过一小会儿”,而是具体告诉他:“我再给你五分钟”“长针走到哪里”。对于更小的、对数字没有认知的孩子,小沙漏是一种更好的计时工具。

有一个问题是,很多家长在催促孩子的时候,迟和早的标准往往是根据自己的情况界定的,说开始就开始,要求结束就结束。这种混乱的标准,孩子根本不知道如何去遵守和执行,当然也谈不上自律。因此,在培养孩子自律时,家长还需要给出明确的时间标准,做好预期管理。

培养孩子自律,须做好预期管理

培养孩子自律的第二个重点:给孩子做好预期管理。

那么,怎么做预期管理呢?就拿晚上给孩子讲睡前故事举例,总有妈妈头疼,孩子会“听完一个又要一个,没完没了”,最后睡前温馨一刻还是以孩子的哭闹和大人的吼叫告终。

不过,这样的情况在我们家从来没有发生过,因为每次给年糕讲故事之前,我都会先和他做好约定,故事讲到哪里或讲完几个故事就睡觉。比如,年糕非常喜欢一本叫《飞机小百科》的书,书里有很多不同类型的飞机。他经常要我在睡觉前讲,里面每架飞机大概要讲三分钟。每次开始前,我都会先问问他:“你今晚想让我讲几架飞机呀?”

一般情况下,他总会要求讲很多,比如说十个。这个时候,我会先把他的预期降低,和他说只能讲一个,同时也会给他个说服我的机会。

讨价还价之后,我会假装妥协:“好吧,本来我只能给你讲一个的,但你说的很有道理,那就讲三个吧。”

这个过程既锻炼了他的语言逻辑能力,也是帮孩子做好预期建设,让他明白这个世界不是什么都由他说了算,不是他的什么要求都能得到满足,同时还是让他明确界限存在的一种方式。因为如果现在什么事情都无条件地满足孩子,在今后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孩子就会觉得很受挫。

做出约定,给出预期管理后,我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还会注意做好巩固。比如我和年糕约定睡前讲三种飞机,那在讲的过程中,我会一直提醒他:“现在我们开始讲第一种飞机。”“现在讲第二种了,还剩一种噢。”“现在我们讲第三种,是最后一种了噢,这种肯定特别厉害吧!”

我一直不断地强化这个约定,待讲完所有故事时,我就会提醒他:“结束了哦,现在该怎么做呢?”这时,年糕就会自己把书合上,乖乖睡觉了。

对于孩子来说,他没有那么强的自律能力,能明确地把控每个时间节点。这个反复强调约定的过程,就是给孩子强化预期管理,让他学会自律。

比如,我和年糕在科技展体验智能汽车的时候,年糕好不容易才坐上心爱的汽车,坐上后他就舍不得下来。但是,我们后面还有很多人排队,这时我就和他说:“后面还有很多小朋友在等,你看下手表,等长针再走两格,我们就下来让给后面的小朋友坐,好不好?”

有了明确的预期和约定,到了时间,年糕自己就知道该下来了。

很多妈妈都觉得自家孩子总是磨磨蹭蹭,每天起床、吃饭、洗澡、睡觉等各种小事都要人催着去做,每次总要闹得鸡飞狗跳。这些事,往小了说,决定了你现在带孩子有多累;往大了讲,关乎孩子面对未来挑战的竞争力。在这些事上,孩子听不听话尚在其次,重要的是,家长要让孩子通过这些事养成自律的习惯,因为这将提升孩子面对未来挑战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