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个惯例:每个周末至少安排一天时间,带孩子去参加户外活动。没想到2019年一开春,就遭遇了一场连下三个月的雨。没有了户外活动的孩子,就像蔫掉的花朵,特没精神。怎么办?去商场?去室内游乐园?
不要,我们还有更好的选择——博物馆。
对逛博物馆这事,我们全家都有着极大的热情。杭州有很多特别棒的博物馆,我们仨几乎已经逛遍了;每到一个城市,我和糕爸都要去当地的博物馆看一下。当我们走了很多路、去了很多地方以后,年糕已经把博物馆视为和哈利·波特魔法学院一样神奇的地方。
对我来说,带孩子逛博物馆最深的感触是,亿万年浓缩的光阴和人类的智慧,会让成年人也生出难得的谦卑心来。在这里,我把自己当成年糕的小伙伴,和他一起揣着好奇和渴望,去发现许多平时没有留意的乐趣。
从兴趣点入手,让孩子爱上博物馆
很多人会对带孩子去博物馆抱有疑虑:孩子几岁去合适?那些艰深的知识他能懂吗?孩子对博物馆的热情,也许不像对游乐场那么高昂,但绝对可以被培养,我的心得就是从他的兴趣点下手。
我们第一次带年糕去博物馆是在他3岁的时候,当时特意选了他最感兴趣的汽车主题的博物馆。站在占据着整整七层楼的汽车博物馆里,钢铁小直男脸上那幸福的样子,简直比夸妈妈漂亮还真诚!这个时候我才不在乎他能认出多少车型,又能记住多少机械原理。最重要的是,他有了一次愉快的博物馆初体验,也知道了逛博物馆的规则:保持安静,遵守秩序。再说,带孩子去博物馆,哪怕不能完全从他的兴趣出发,也能先给他一个丰富适度的外部刺激和浸入式体验。按糕爸的话说:让孩子在博物馆发呆,总比在商场瞎跑强吧。
只要孩子大脑里有了关于博物馆的概念:一个很大很大的房子里摆了很多很多东西,他就有机会在今后慢慢填补上自己的博物馆体验图谱。
和孩子一起出发,才是逛博物馆最大的乐趣
比起如何让孩子爱上博物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自己先爱上博物馆。我的方法就是跟孩子一起回到面对世界的空白状态,感受“哇,这个真的好有意思”的乐趣。
孩子对新知识的热情,真的比我们想象的大得多,反而是我们这些成年人,往往封闭了自己对知识的入口。所以,带年糕逛自然博物馆的时候,我一点也不贪心,我们会花很长时间只逛一间展厅,耐心地陪他看任何他感兴趣的东西。比如,当我们看到鹦鹉螺的介绍时,说到它是潜艇的原型。年糕就觉得特别有意思,缠着我问潜艇设计的原理。虽然知道大概是怎么回事,但要想向他解释清楚,好像也没那么容易。我们只能通过手机现场查询资料,给年糕恶补一番。回来后,我又买了一本叫《水下地下》的绘本,里面详细地图解了潜艇的设计原理和构造,我们还约定好下次再去仔细逛海洋馆,海洋馆里可是有中国潜艇“蛟龙号”的模型呢!
博物馆,让孩子领略更生动的世界
在《三联生活周刊》的一期报道中,美国一位母亲谈到带女儿参观博物馆的感想时说:“展品其实在启发思考,在开启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之间的对话。”我对这个说法有切身体会。之前我们去新西兰旅行,年糕曾为一个问题困惑很久。因为当时导游讲了一个故事,他说那里原本是一座荒岛,但早期欧洲移民登岛的同时,把兔子也带到了岛上,繁殖能力惊人的兔子很快泛滥成灾。为了治理兔灾,人们就通过引进鼪(黄鼠狼)来控制兔子的数量。
当时这个故事让年糕很生气:“小兔子那么可爱,人们为什么要故意放坏家伙来吃掉它?”无论我们怎么解释,年糕就是不能理解,可爱善良的小兔子到底做错了什么。最后这个让他耿耿于怀的问题,也是在我们逛一个自然博物馆时找到了答案。那个展馆里展示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从一株植物依靠光合作用生长,到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再到动物的尸体回到泥土,变成植物的养料。
我们告诉他,如果老虎和鼪这样的食肉动物不吃小动物,那么它们这个种群就会饿死,生态系统里就会少掉一种动物。这样兔子的数量就会变得很多很多,森林里的植物就都被兔子吃了,整个环境就会因为这样遭到破坏。食物链上的每一种植物、动物都有它存在的意义。
年糕这才第一次了解到,原来小兔子被鼪吃掉也是一件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再回顾在新西兰听到的那个故事,他进一步理解了为什么人类要对大自然的生态保持敬畏。
逛博物馆这事儿,完全可以跟阅读一样,成为一种带孩子认识世界的常规方式,而且它更大型、立体、丰富。尤其当孩子有了一定的阅读量时,他在书上看到的知识能在博物馆中得到印证;或者逛完博物馆后,我们再去延展相关主题的阅读,那乐趣几乎是翻倍的。
现在,年糕的博物馆参观经验已经很丰富了,我们也开始尝试带他去看有人文历史故事的博物馆。在新西兰,我们参观了一个移民博物馆,里面有一间黑黑的屋子,墙上有很多名字,我们告诉年糕,那些名字属于在一场战争中死去的人。年糕听后愣了一下,问我:“打仗要死这么多人?”我也终于有机会跟这个每天喊着“要打仗”的孩子,谈一谈战争是怎么回事了,以便在他心里种下一颗“爱与和平”的种子。
无论是增进亲子关系、开启认知,还是拓宽眼界,博物馆都是育儿难得的“风水宝地”。但我经常会遗憾地发现,很多家长虽然也带孩子去博物馆,却白白把这个机会浪费了。他们通常不是让孩子和各种庞大的动物标本拍照,就是为了节省时间走马观花地逛;还有些人更是干脆任由孩子在博物馆里奔跑,自己在一旁沉迷于手机游戏。比起做一个引导者,他们更多时候只做到了一个监督者的角色,这样又怎么能让孩子和自己获益呢?
在博物馆里,被时光淬炼过的珍贵器物,是启发孩子思考的绝佳道具。博物馆本身,更是带孩子突破四维空间,得以用过去照亮未来的神奇所在。华盛顿儿童博物馆有这样一句格言:“我听见就忘记了,我看见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
不用担心天气,不用担心孩子不喜欢,博物馆就在那里,出发就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