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大人已经看不见龙猫了,只有小孩能看见。”看完《龙猫》,我蹲下来跟年糕做了个认真的约定,“如果你看见龙猫,要告诉妈妈噢!”
2018年冬天,宫崎骏三十年前的动画电影《龙猫》终于在国内上映,对于这种经过时间验证的经典作品,我毫不犹豫地带年糕进了电影院。
感谢神奇的龙猫,给了我们一次完美的电影院体验。
一部好电影,让大人和孩子一起做梦
年糕出生前,看电影是我和糕爸度过周末夜晚很常见的方式。年糕出生后……嗯,也一样。那些在年糕睡着后两个人偷偷跑去看电影的夜晚,是我们逃离日常生活的一个出口。
“什么时候可以带年糕一起去看电影呢?”这个问题很早就开始在我脑子里盘旋了,年糕4岁时,当他和糕爸看完整部纪录片《地球:神奇的一天》后,我觉得,他应该已经做好准备了。
年糕4岁半时,我们去电影院看了《龙猫》。它几乎符合为低龄孩子进电影院观影的所有标准:时长86分钟、纯暖心、无暗黑情节、无打斗场面、无反面人物。据说《龙猫》是宫崎骏送给自己孙女的,那也就不难理解,它为什么能给低龄儿童带来特别好的体验了。在宫崎骏的所有动画片里,《龙猫》是最纯真的。
故事以两个小女孩的视角展开,软萌的龙猫、奇幻的猫巴士、细腻的乡间风景、温暖的乡土人情,故事推进的节奏、影片对细节的处理,都可以让4岁左右的低龄孩子完全融入其中。
当看到两个小女孩的妈妈住院,年糕就很担心地问我:“她们的妈妈到底生了什么病啊?”
小朋友看电影其实会比大人想象得更投入。后来我带年糕看哆啦A梦大电影,因为有主角被反派抓走的情节,他担心得不敢看,坚持要离场——毕竟孩子还不知道这一切都是套路。他们为动画片里的人物担心、难过,或是流下眼泪,都是百分百的真情实感。
像《龙猫》这样没有强烈冲突的电影,就很适合孩子看。虽然妈妈生病这件事,在孩子的世界里是一片巨大的阴影,但是龙猫带来的力量和温暖击溃了黑暗,年糕担心得皱起的眉头也很快舒展开了。
对大人来说也是一样,《龙猫》提供的观影感受很特别:不需要思考,只需要跟随本能,感受温暖和幸福。
这也是我第一次在电影院看到这样的场面,虽然满场都是乱讲话乱笑的小孩,但是一点都不讨厌,还和电影几乎融为一体。后排观众问:“这是龙猫吗?”前排观众激动地喊:“是的,是的!”等到小女孩们和龙猫一起用魔法让橡树长高、跟着龙猫飞上天空的时候,满场都是“哇”的感叹声。
在冬天的黄昏看完《龙猫》的感觉,就像泡了个温泉,从头到脚都暖洋洋的,我们还带着这种心情去吃了一顿火锅,然后手挽手唱着电影里的主题歌《豆豆龙》回了家——简直是完美的一天。
带孩子进电影院前,先做好这些功课
想让孩子有完美的电影院初体验,家长还是应该做得更多一些。很多人第一次带娃进电影院时,都有过灾难般的体验:孩子坐不住、吵闹、踢前排座椅,甚至失控满场跑。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大多数情况下不能怪孩子,是大人的功课做得不够。
带孩子进电影院前首先需要做的,毫无疑问就是选片。
国内的院线没有分龄、分级制度,我见过很多家长的错误做法。比如,有的家长带孩子观看时长三个小时的《复仇者联盟》,还有的家长带孩子观看全程激战的《红海行动》……
为什么带孩子看这样不适合他们看的电影?甚至还有出现在深夜场恐怖片观影席的小朋友,简直让人心疼。家长自己再想看电影,也不能这样乱来吧!
在过去几年的育儿文章里,我强调过很多次,给孩子看的电视、网络内容,都要经过专家筛选、把关,而给低龄的孩子选电影,更应该是一件特别严肃的事情。
哪怕是大品牌出品的动画片,也不能闭着眼睛就买票,尤其是在这几年很多动画片剧情和主题越来越成人化的情况下,我朋友就吐槽过自己带孩子去看《赛车总动员3》的心理历程——
一开始我想的是,皮克斯出品必属佳品。《赛车总动员》前面两部既爆笑又热血,男孩子天然喜欢赛车啊,肯定没错,去看吧。结果,看了五分钟后我发现,这片子的主题竟然是“天才赛车手的英雄迟暮”,对小朋友来说,略深沉啊!半小时后,我发了个朋友圈吐槽“带孩子看了部适合给大人看的动画片”。
别的不说,这两年就连《熊出没》的动画大电影,都表现出很强烈的创作野心,开始探讨环保、科技进步、父子关系这样的深刻主题。孩子进电影院后只会有一个想法:妈妈,这和我想的不一样啊!
所以,如果选不到《龙猫》这样既符合大人审美,又能深深打动孩子的完美电影,那就要挑类似《托马斯和他的朋友们》系列、《巧虎》系列、《小猪佩奇》这种大IP的剧场版,时长控制在80~90分钟,不要挑战孩子的耐心和**。
对家长来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准备:做好浪费电影票的打算,如果孩子不喜欢,不能坚持到最后,在打扰别人之前,带他离场。
选到合适的电影之后,可以提前三天给孩子做好足够的铺垫。
去看《龙猫》前,我给年糕看了预告片,向他介绍龙猫,顺便问他:“周末要不要和我一起去看《龙猫》啊?”“当然要啊!”小朋友对这种软萌的生物是没有抵抗力的。然后我们又一起听了两遍《豆豆龙》,年糕还学会了唱其中的一句:“人人心中都有豆豆龙!”
整个后半周,年糕都是在“一起去看《龙猫》”的期待中度过,甚至对我要加班都愉快地接受了:妈妈赶完工作,周六我们就可以去看《龙猫》了!
在孩子的期待值爆表的同时,我也不停地给他灌输看电影的规则:要安静,不能打扰别人……虽然《龙猫》的现场乱了套,但是年糕在电影院里的良好表现,超出了我的预期。
从此以后,每次看电影前,我都会先和他一起看预告片,让他参与决策,并拥有一票否决权。而且,每次看完一部好电影后的那个星期,我们每晚睡前还会聊一聊剧情,通过重温这些温暖的、让人感动的片段继续把梦做下去。
直到现在,我们路过池塘,年糕还会说:“那把荷叶,很适合给龙猫当雨伞啊!”
我看过一本真正厉害的育儿书,是一位女作家和她儿子的书信集,它展现了孩子成年后亲子关系最完美的可能性:无话不谈,荤素不忌。
成年的孩子给妈妈的信里,会花很长篇幅去描述最近看了一部什么电影、它讲了什么、对他有什么触动。而这,也是我梦想中的场景:今后某一天,在年糕长大后,我们能像真正的朋友那样,一起分享各自喜欢的电影,去做一些触及灵魂的交谈。
为了达成这个愿望,就从现在开始带孩子去看电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