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亲子关系价值千万

给孩子报兴趣班,请先想好这些事

字体:16+-

之前,有个朋友跟我说了她的经历。她说,有次幼儿园让家委会组织周末秋游,结果好几个家长在群里公开反对,说孩子周末要上英语课、围棋课、画画课、乐高课、编程课……不能缺课!

这时候她才意识到,原来,孩子班里的同学周末都会上兴趣班。

再回头看看在小区里玩水枪的儿子,焦虑马上如潮水般淹没了她:“我的孩子是不是落后了?该给孩子报兴趣班吗?该报什么班?该报几个呢?”

带着这些问题,她来找我,而我在认真思考后,真诚地回答道:“我不知道。”

这是真话。兴趣班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挖掘他的特长潜能。一百个孩子就有一百种不同的兴趣爱好,哪会有一刀切的选择标准呢?

再说,对于报兴趣班这件事,我也实在没有太多经验啊!

年糕上小班时,我给他报过一个街舞班;到了中班,报了个体能课,由糕爸带着他去踢足球和打网球。

我一直觉得,给孩子报兴趣班的关键,不是什么时候报、报几个,而是怎么帮孩子挑选兴趣班,并在他想放弃的时候,如何帮他坚持下去。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谈兴趣班,我还真的有一些心得。

孩子上兴趣班,对家长是一个挑战

孩子上兴趣班,不只是孩子一个人的事,它同时要求家长的高度配合。当孩子被兴趣点燃热情后,要取得辉煌的成果,一方面需要孩子愿意为之长期坚持辛苦的练习,另一方面需要家长投入大量的金钱和精力。如果家长没做好吃苦的准备,给孩子报兴趣班并不能带来他们所期望的“超额收益”。

因此,无论给孩子报什么兴趣班,家长都要想清楚:我有没有准备好给孩子报兴趣班?我给孩子报兴趣班的目的是什么?

所以,给孩子报兴趣班没那么简单,最大的挑战还是落在家长身上。家长要清楚,上兴趣班不只是孩子的事,它是需要家长陪孩子一起完成的一个人生挑战。只有家长准备好了,才能在孩子面对困难的时候,带他克服挑战;只有把兴趣班看作一艘带孩子出发的小船,它才不会成为压得家长和孩子喘不过气的石头。

兴趣班的选择标准:不影响全家人的生活质量

很多家长给孩子报兴趣班,是抱着“孩子有个特长,可以增强竞争力”的想法。但真正有竞争力的特长,并不能靠上个兴趣班,一周上一两次课就能培养出来。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在孩子6岁之前,在兴趣班的选择上,家长都可以佛系一点,牢记兴趣班只是给孩子提供丰富的体验环境,而不是要开始专业训练。

其实,6岁之前,孩子很容易对一件事产生兴趣,新鲜好玩的试听课总能一下吸引他的注意力,这些兴趣班触发兴趣的意义远大于让孩子掌握某种技能。

所以,如果孩子感兴趣,而家长经过考察后觉得培训机构和老师都靠谱放心,学习费用也在家庭经济的承受范围内,而且最最关键的是,培训班离家近、接送方便,那么,孩子上什么兴趣班都挺好。

事实上,后两个条件通常都会被家长忽视,但它们其实很重要:无论是上兴趣班的路程还是其过程,只要孩子不感到痛苦,家长也就不会太痛苦。虽然在兴趣班的投入上,很多家长都是视金钱为粪土,但是一旦你每堂课都在想这1个小时值不值180元钱,就必然会追着孩子问到底学到了什么。更别说,为了节省开支,有些家庭连出游、休假都不敢安排。这些都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更会严重影响全家人的生活质量。长期下来,孩子兴趣班上得不开心,家长们也会觉得心累和身累,结果就是并不能实现让孩子上兴趣班的目标。

给孩子报兴趣班前,先去体验

很多家长给孩子报培训班,都抱持着“多学点总没错”的心态,但事实上,所有坚持不下去的才艺培训都是在浪费时间和金钱。与其盲目给孩子报兴趣班浪费时间和金钱,不如带着孩子一起先体验一番。这么做,一方面可以观察孩子对这个兴趣班是否感兴趣,能否融入这个兴趣班的环境;另一方面,家长亲身体验后,也可以提前感受孩子以后可能面对的困难,从而能够理解孩子,进而帮孩子共同面对上兴趣班时遇到的困难,让孩子更有动力坚持上兴趣班,不会中途就打退堂鼓。

比如学钢琴,很多妈妈最爱问一个问题:孩子几岁去学钢琴合适?

要我说,问出这个问题的人,大概也跟我一样是不会弹钢琴的。曾经我也想给年糕报个钢琴班,因为班里有个小男孩,在晚会上穿着一身帅气的小礼服,表演了一个钢琴独奏,引来无数掌声和羡慕。那真是一位老母亲的高光时刻呀,看得我都心动了:要不给年糕报个钢琴班?可是年糕从来没说过自己想要学钢琴,那仅仅是我的一厢情愿,怎么办?

我有个好习惯,在确定让年糕学一样新东西之前,我自己都会先去体验一遍。

那天,我来到钢琴培训中心,那里放着一架可以试弹的钢琴和《小星星》的简谱。在老师的协助下,我才找到琴键上中央C的位置,磕磕巴巴弹了一遍不加和弦的《小星星》。我当时唯一的感受是:累!

钢琴有88个键,每个键按下去,都会感到一股阻力,术语叫“键重”。不同牌子的钢琴,键重还不一样。因此,要弹钢琴,手指必须有一定力量。作为一个成人,我在弹钢琴的时候都感觉很累、很吃力,更别提孩子那柔嫩的十根手指了。要不是亲自体验,我根本体会不到孩子们对练琴的抗拒和恐惧,不能感同身受地理解孩子。经过我自身的体验,我最终放弃了给年糕报钢琴班的打算。如果他以后主动提起学弹钢琴,我会考虑,但我不会再按照自己的意愿给他报班了。

孩子的坚持,离不开他的兴趣和家长的引导

有些孩子,在参加兴趣班体验课时,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可是等真正报名上了兴趣班后,他却不愿意了,或是动不动就不肯去。面对孩子的反复无常,家长总会很迷茫:怎么做才能让他坚持下去呢?

首先,要选孩子真正感兴趣的。兴趣是让孩子坚持下去的最大驱动力,那么,要怎么判断孩子对兴趣班是否真正感兴趣呢?

更多的是要看孩子上完兴趣班的表现。如果他每次上兴趣班的状态都是放松的,上完兴趣班后都是开心的,那么他偶尔的抱怨并不会影响他对兴趣班的坚持。比如,年糕小班时上街舞班,虽然他一直挺喜欢跳街舞,但有时也会说:“我再也不想去上课了。”不过在坚持带他去上完课后,他又会说:“我还想再跳一会儿。”虽然平时他很讨厌在人前表演,可是在街舞汇报演出那天,他又很开心。所以,年糕能一直坚持上街舞班。

另外,孩子能不能坚持,还要看家长如何引导。这里,我想分享一下闺密虎皮妈的故事。

虎皮妈的女儿曾经因为好朋友练跆拳道,便也哭着喊着要去。结果练了一年,她就不肯再去了。虽然很无奈,但虎皮妈也同意了。

后来女儿又想学钢琴,这次虎皮妈没有马上答应,而是拖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在这一年里,她反复问女儿是不是真的想学钢琴,还带着女儿一起逛琴行、选老师……让女儿亲身参与各种上钢琴班的准备活动,让她体会机会难得,从而珍惜并坚持。

然而,随着练习的日渐枯燥和练习曲目的难度加大,女儿果然又不肯继续练琴了。

这次,虎皮妈就带着女儿回到了当年的跆拳道班,让她看看之前和她一起学跆拳道的孩子,看看他们都取得了怎样的成绩。然后,虎皮妈问女儿:“你现在还会跆拳道的基本动作吗?”女儿摇头说已经忘光了。

于是,虎皮妈告诉女儿:“放弃很容易,但是你看,一旦你放弃,你之前付出的所有艰辛、做出的所有努力都将归零。只有坚持下去,你才能变得越来越厉害。”

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只负责引导,最终的决定权还是要交给孩子。

有些家长可能觉得,强逼着孩子去上兴趣班,等孩子度过了“瓶颈期”,自然就能坚持下去。但有些家长则担心:硬逼着孩子去上兴趣班,会不会给他造成心理阴影呢?

这样说起来,我自己还真有个类似的惨痛经历。小时候,我爸妈让我学二胡,但他们不懂鉴赏,也给不了我任何指导,就是纯粹觉得女孩子应该学个乐器。他们每天给我定个闹钟,规定我练习一个小时。这段莫名其妙又枯燥痛苦的练二胡经历,直到现在都是我心头的一抹阴影。

所以,对于要不要强逼着孩子去上兴趣班,家长要看孩子的情况来决定。毕竟,相比特长,健康的心理更为重要。

其实,只要家长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和尊重,等他长大一点,他自然能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这时对于上兴趣班,甚至不需要家长的过多干涉,他就能自发地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