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亲子关系价值千万

要求孩子前,先要求自己

字体:16+-

年糕快满5岁的时候,有一天发现我在收拾行李。

“妈妈,你要去哪儿?出差吗?”

“不是出差,妈妈要去上大学!”

“妈妈你为什么要上大学?你不是已经是工作的大人了吗?”

身为一个小孩子,年糕隐约知道自己要踏上的路:上小学,上中学,上大学……他还不太能明白,“一把年纪”的妈妈怎么还要去上大学。

“因为妈妈喜欢学新东西啊!你看,妈妈去年还和你一起学英语了呢。而且,我们不是还约好,今年要一起学网球吗?你5岁可以学,妈妈30多岁也可以学,如果爷爷奶奶想学,也可以加入,学习和年龄本来就没有关系。”我这样告诉年糕。

作为一个正在迈入中年行列的妇女,我在34周岁生日前收到了湖畔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初步实现了给自己制定的2019年度小目标:重新去上学。而年糕从懂事起就知道,他有个喜欢“学习新东西”的妈妈。

从制定目标到实现目标,全靠坚持

给自己制定年度小目标这件事,我已经坚持了两年。说起来,这个目标有点自私,它和家庭、孩子、事业发展都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完全是我个人的小心愿,是那些我自己一直想做而又没有做成的事情。

这是我2018年度的个人小目标:

开始健身,把自己从每天都很疲惫的亚健康状态中拉出来。

学会游泳,可以完成人生第一个1000米蛙泳。

摆脱持有驾照却不敢上路的状态,做到可以独立开车上下班。

练习英语口语,以及启动整牙。

后来,我全部做到了。

于是,2019年,我又给自己写了一版新的个人目标,其中就包括和年糕一起学网球,以及重新去上学。学网球这件事因为发糕的到来暂停了,但是我风雨无阻地挺着孕肚去湖畔大学上课,还保持着每周去游泳的节奏。

在忙碌的工作和家庭琐事之外,还留有自己的进步空间,我是怎么做到的?要留出时间做自己的事,时间管理和提前规划当然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只有两个字:坚持。

就拿学英语来说,我请了一个外教,规划了每周3~4节英语课的强度,还踌躇满志地请教老师有没有快速进步的办法,但是他说:“你需要的是时间和积累。”

归根结底,学习这件事就是反人性的,哪有什么舒服和快速的学习方法。学习语言,就是要沉浸环境、大量练习,自始至终都不存在什么捷径。

于是,整整一年,我都在“啊,又要去上课了”“今天好不想上课啊”的状态下咬牙苦撑,终于到年底的时候,我在公司年会上完成了脱稿的全英文演讲。

当时,我们邀请了一些妈妈用户来参加年会,演讲结束后,我被问到最多的问题是:糕妈,快跟我们分享一下你是怎么学英语的。

说实话,对于我自己来说,最有成就感的并不是台上的风光一刻,而是台下这一年的坚持。没有任何偷懒的办法,真正有用的就是当时看不到希望的笨功夫。而对我来说,学习英语这件事并没有结束,我会继续下去,因为想要真正掌握英语,真的需要坚持很久。

再说,现在大家都以为我“英语很好”,我不得再努力一把,将它变成事实吗?

婚后停止自我成长,才是女人的困局

就像年糕问我的问题一样:“为什么大人还要去上学?”作为一个中年妇女,我为什么还要坚持做这些,把自己弄得这么痛苦?

回想已婚未育的那段时间,每天下班,当我像每一个家庭妇女一样窝在沙发里追剧时,糕爸曾经向我发出过灵魂的拷问:“你每天看《甄嬛传》,到底学习到了什么?有什么进步吗?”

当时,我一下子就火了:“我上了一天班回来,就不能放松一下吗?我一个结了婚准备生娃的女人,还要进步什么?”

其实,糕爸就是想建议我有时间多看看书,而我认为他是在嫌弃我。我那时有种理所当然的心态,我都结婚了,现在顾好老公,以后顾好孩子,不就可以了吗?我的人生还要怎么样呢?

这种认知上的隔阂,伴随着年糕出生和糕爸升职的同时到来,爆发了。

现在说出来不怕丢脸,那时候真是每天都要作一下——喊糕爸早点回家,还要求他一定把我的照片摆在办公桌上——一个人在家带孩子时胡思乱想,简直都能凑出一本小说了。

很幼稚、很可笑,但这就是我经历过的生活。

回头想想,那时候我因为糕爸说我看《甄嬛传》而发火,更多的是种心虚:是啊,我以后就要过这种日子了吗?每天想着晚饭吃什么,吃完晚饭看宫斗剧……这样的日子过起来,真是心里发虚。

不得不说,在婚后停止了自我成长,才是女人困局真正的开始。

当岁月静好变成画地为牢,想要打破这种生活方式,就要忘记自己的年龄、身份,重新出发,找到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办法。

当我学会不断问自己:今天锻炼了吗?听书了吗?变美一点了吗?变好一点了吗?……我就再也没有闲工夫想糕爸的什么女同事了——现在,他最美的女同事就是我啊!

此刻,如果有人问:你看《延禧攻略》有什么进步吗?我应该会毫不犹豫地怼回去:关你什么事?

但事实却是,我已经忙到没时间看宫斗剧了。

我为什么要坚持

所以,再回到那个问题:我为什么要坚持?

当然是因为很开心啊!

有一次,好友群里有人问:给自己买什么生日礼物才能开心?问这话的朋友,是个家境非常优渥的妈妈,家里的房子大到要请两三个阿姨来打扫。“买什么才能让自己开心”,这个问题听起来好像挺矫情的,但对她来说却是真实的困惑。买个包、吃顿大餐、来次奢华旅行,这些对她来说都不算什么,但也谈不上为之开心。

记得那时我正好在学游泳,每天被虐得要死,刚游完我人生第一个1000米,于是脱口而出:“解锁新技能最开心!我当了30多年的旱鸭子,学会了游泳特别爽!”

不是说什么漂亮话,这也是我买得起包以后才懂得的道理——物质和外在能给人的快乐是有限的,而解锁新技能、学会新东西,带给我的却是强烈得多的快乐。

我的所有小目标,咬牙坚持的时候当然很苦,但辛苦是快乐的序章。

学会开车,我得到某种程度的对生活的掌控感,当我需要的时候,我可以不受拘束地去任何地方,包括接送孩子和父母。

坚持健身,我的身体和精神都一齐结实起来。

30多岁才决定整牙,一开始痛得要死,却更让我确信:没有什么不可改变的,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

这些坚持都指向同一件事:只要我有勇气去做,我一定可以做到。

每一天,我都在做自我更新,成为新一点、好一点的自己。

何其幸运,30岁以后,我没有过上那种“一眼看得到头”的生活,世界在我面前新鲜得如同刚出炉的蛋糕,咬下的每一口都有层次丰满的滋味。

有段时间,年糕特别不喜欢上英语课,后来发现原来我也要学英语,突然就不抗拒了——妈妈用行动告诉孩子,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学习没有捷径,这比任何追在孩子屁股后面的督促和唠叨都更有用。

这也许就是坚持的意义,做一个更好的妈妈,你自然就会收获一个更好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