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亲子关系价值千万

婆媳关系,不是什么大问题

字体:16+-

我们这一代人,绝大多数从读大学开始就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直到孩子出生后,父母公婆赶来帮忙,一家三代重新回到同一个屋檐下,过上了“新归巢生活”。这是城市里80后、90后家庭的主流形态。

孩子的出生往往会让家庭里各种复杂的关系问题浮出水面,而婆媳关系更是首当其冲。

我家也是一样。在月子里,我也曾乱发脾气把婆婆赶走。但是后来,我们却能够愉快地相处在同一个屋檐下,有商有量地照顾孩子。我和婆婆的关系,是在日复一日的生活琐碎里慢慢变得紧密起来的。

你面对的不是婆婆,而是一段婆媳关系

记得我做过一次用户征集,让妈妈们夸夸自己的“好婆婆”。当时参与的人还真不少,一开始我欣慰于有这么多人都遇上了好婆婆,但是看着看着,我又难过起来了。

大家夸婆婆的点惊人相似,首先是任劳任怨。太多人夸婆婆的原因是勤劳肯干,包办了孕期照顾、伺候月子、带孩子、日常洗衣做饭等家务。

而和任劳任怨配套的,是“育儿都听我的”。大家口中的“好婆婆”,得愿意接受媳妇的育儿观念,并成为忠实的“执行者”,不仅要按交代的菜单做辅食,还要学会读绘本。

除了以上这些,能成为好婆婆而被表扬的点还在于给年轻人留出足够的空间,不干涉,不越界。

总结起来,好婆婆就是“能帮的尽量帮,不该管的不多管”。这样的婆婆,对媳妇来说是很完美的。但是我不禁要问:这到底是好婆婆还是好保姆呢?

不说别人,至少我老了以后,真的不想做这样的好婆婆。当我把自己切换到这个角度去思考时,我想明白了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婆媳矛盾?

也许是因为,大家总是在期待着能遇到一个好婆婆,而好婆婆的标准又定得过于狭隘。

实际上,我们在婚姻里要面对的不是婆婆,而是一段婆媳关系,当你把它定位在“关系”上时,就意味着它是双向的。不管处在什么样的身份和环境下,一段成年人之间的关系要走向良性,需要的是双方的共同努力和经营,而不是单方面的付出或要求。

其实,当我重新邀请婆婆来和我们一起生活时,我对婆媳关系就有了一种很理性的定位:一起工作的伙伴。这份工作是什么?照顾好年糕,维持我们家庭的运作。这是我们愿意共同为之努力的目标。明确大家都是在为这件事努力,是平衡婆媳关系的最大前提,然后才好再去磨合分工合作的细节。

比如,很多婆媳矛盾,首先来自照顾孩子的理念不合,而“给孩子吃什么、不吃什么”可能是最直接的一个导火线。

在我们家也一样。一开始,我和婆婆总会为给年糕做的菜里该不该放盐而意见不合。

我不断提醒自己:我的目的不是指责婆婆做菜不讲究,而是让年糕和每个家人都吃得更健康营养;婆婆也不是故意不听我的,而是受限于她的经验和常识。那么我要做的,就是反复不断地用合理的方式把正确的事告诉婆婆。

我拉上糕爸,平时没事就总说些吃盐的话题,比如吃盐和小孩子长力气真没什么关系,太早吃盐会损伤宝宝的肾脏;吃盐太多对老人心脑血管、骨头也不好……

念叨多了,再加上我总是给她转相关的新闻和文章,她对少盐也就能接受了。

现在,公公对她烧菜太清淡有意见,她还会怼回去:“你要吃咸就自己蘸酱油,我们吃淡的。”在外面吃饭,她也会先挑剔一下:“这个菜太咸了,小孩子不能吃。”

每次看婆婆这么认真地替年糕的健康把关,我心里都有点小感动。老人要改掉一辈子重口味的习惯不是件容易的事,她愿意做出改变,就是出于让孩子和家人都能吃得更好的这份心。

我们不要期待不付出努力就能遇到一个完美好婆婆,而应把自己放在家庭女主人的位置上,去做推动这段关系的主导者。这是我的决定,而我也努力去这么做的。

光动嘴不够,关键还得靠行动

有人会说:要是动动嘴就有用,那处理婆媳关系就太简单了,可是我在家说了一百遍,老人也听不进去啊。

是的,光动嘴是不够的。怪老人固执不肯做出改变之前,我们还是要先问问自己:我帮老人做什么了吗?

很多时候,即使老人有心改变,却会受过去几十年生活经验的限制。我们只有多做一些,才能帮助老人跨出这一步。

比如我想让年糕吃得更好,像三文鱼、奶酪这样的食材,我就先买回家,然后不断告诉婆婆这个很好、很有营养,把辅食营养食谱贴在冰箱上带着她一起研究,自然而然地推动她用这些食材做菜。

我也会经常带她外出就餐,尝试各种新鲜菜式,还教她用手机、烤箱。现在,婆婆随手端出来的就是三文鱼炒饭、烤羊排这样的时髦菜式,连手机食谱、做菜App都用得很熟练,对一日三餐、营养均衡讲究起来,连我这个挑食的人都特别服气。

对此,我也绝不吝啬夸她:“妈,你太厉害了,城里的老太太都没有你洋气!”无论多大年纪,人都是需要肯定的,嘴甜一点,随时给予婆婆正向鼓励,是婆媳关系天然的润滑剂。

还有一件很实际的事情可以做,就是要舍得给婆婆花钱。老一辈节省惯了,因此我通常会选择给她买一些能改善生活感受的好东西,比如电动牙刷、舒服的鞋。婆婆通常会念叨说花这钱干吗,但转头就出门炫耀“这是我媳妇给我买的”。每次我给自己妈挑什么买什么时,也会给婆婆同样来一份。

其实,套路千万条,真正搞好婆媳关系的办法还是真诚:把话说在前面、事情做在前面,带着老人去改变,去融入你的生活。

父母老了,生活方式也跟不上了,他们就像孩子一样,需要我们带领。我始终很清楚,与其把力气花在抱怨、嫌弃老人上,不如做点什么来解决问题。就像公公婆婆一开始非常抗拒用支付宝,糕爸直接给他们开了账户把钱充进去,告诉他们不学会用钱就拿不出来,他们也就用起来了。

真正体验到好处、感受到你的用心,老人也就愿意改变了。从最日常的餐桌矛盾,再到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这样。

现在,我每次私下里晒我们家餐桌的照片,看到丰盛营养、色香味俱全的一桌子好菜,总有人说:“糕妈,你上辈子是不是拯救了银河系,才遇到这么好的婆婆!”

但是,我并不想用“好婆婆”去定义年糕的奶奶。我会说,她是个有做菜天赋的大厨,一个愿意学习新东西、广场舞跳得不错的洋气老太太,还是个关心家人的好女人。

在这样一段非常正向的婆媳关系中,我和婆婆正一起不断推动彼此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