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复制的成交术

当顾客说“我想再问问×××”时,如何让其快速做决定

字体:16+-

很多销售顾问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跟顾客说了大半天,顾客看起来也对产品挺满意的,但还是不肯下决心立即买,而是说想再问问×××的意见再做决定。如果你听到这句话,该如何做才能够让他不用问也能做决定,或者是让他问得更有利于成交呢?在这一节,针对这种情况,教你如下四招。

第一招:先争取到对方的积极表态,把对方先变成自己人。

怎么做呢?

我们可以先反问对方:

“咱们今天都已经聊得这么通透了,你听了也饶有兴趣,如果不用问,由你决定的话会不会买?”

这是一个假定场景的问题,对方回答起来一点压力都没有,更重要的是,对方也挑不出什么毛病,他多少要给你些薄面的。

他一般都会回答:“如果是我的话,那我肯定今天就定了,肯定就买了。”

好,趁他说出这种正面反馈的话,我们可以用框式语言去给对方进行确认:

“那换句话来说就是你蛮认可我们的东西,只是你不确定×××的意见如何,对吗?”

我们给对方还找好了台阶,对方说:

“是啊,我肯定得咨询一下他的意见呀!”

第二招:要问清楚他为什么要问,再引导性地给建议。

这种情况分两种:

一是问他为什么一定要问领导的意见呢?

二是问他为什么一定要问爱人、父母的意见呢?

他往往会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就是他本身没钱,或者他本身没有决策权,他只是有需求;

第二种情况就是他本身有钱,有决策权,也有需求,只是他不确定。

针对他的这两种情况,我们要有不同的处理办法。

第一种情况,他说:

“哎呀,因为我没钱哪,我爸妈是财政大权的掌管者,所以说我肯定得问他们呀!”

如果是这种情况,我们就要给对方拆解一些第三方见证,让对方想明白该怎么样去咨询父母的意见,该怎么样去引导父母,去给他投这笔钱,让他做这个决定。

引导什么样的第三方见证呢?

比如我们也曾经遇到过一些人,他们想报我们的培训班,但就是拿不定主意。最重要的是,自己没钱。所以他要咨询父母。

这种情况我们就跟他讲:

“其实有些时候,你不知道如何跟父母阐述,最后问父母不仅满足不了解决问题的需求,同时还让父母平添一些不必要的担心。你若问不好的话,就是给自己的决策平添了很大阻力。”

你可以讲一个负面案例。比如有些人不成熟,跟父母直接就说:“爸,妈,我要报一个什么培训班,要花多少钱,我觉得这个培训班太好了。”

但是如果顾客说不出好在哪里,父母就觉得他太冲动了,父母会认为这个有可能是骗人的,是不正规的培训班。最后就阻止他报名。所以,要讲究问的方法。

讲了这样的第三方案例之后,就再给对方强调,我们既然有这方面的需求,只是因为没钱或者没有决策权,我们想让有钱有决策权的某一方给我们投这笔钱,那我们就要注意方式。

然后你再引导一个正面案例。比如我们曾经有一个跟你一样的学生,他就非常成熟。他跟父母沟通的时候,就不是直接提培训班,而是跟父母说:“我现在工作上确实想让自己能够快速进步,以能跟上那些优秀的人的步伐,我发现大家都特别爱学习,然后我也想让自己多充充电。”

这样铺垫场景,铺垫解决问题的必要性,父母听完了之后肯定就说:“是啊孩子,现在就是得跟上步伐,思想迭代这方面都得跟上,你不能像我们这老一代,那你准备怎么做呢?”

“我准备多买点书自学,但买书自学效率又太低,其实我发现我周围很多同事原来不如我,后来经过一些相关训练班的培训,我发现他们真的是一日千里,工作的效率远超于我。”

这样说完了之后,父母就说:“那咱能不能报这班呢?”

这不就相当于引导那些有钱有决策权的人给顾客直接做决定,给顾客做这笔投入了吗?

综上,针对他是因为自己没有决策权、没有钱的情况,我们要给他讲负面案例,提醒他不要瞎问,问不好平添阻力;同时也要跟他讲正面案例,引导他要讲究问的方式方法。如此才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

现在来分析第二种情况。

第二种情况就是他本身有钱有决策权,同时也有需求,只是他不确定,他想咨询一些别人的专业意见。

在这种情况下,其实我们就可以直接引导他:

“你今天都已经了解得这么清楚了,对不对?没有人比你更清楚眼下的这个决定对你的帮助了。”

通过上面的例子,让他明白:

“你看,你问一个并不知情的人,一个局外人,即使他在某方面是专业的,但是他对此情此景,对于眼下这个方案的多维度功能,对产品的必要性,并不了解。所以你问完了之后,有可能到最后让自己又听到了一些不专业的建议,因为那些人没有调研,他其实没有绝对的发言权。”

这样引导完了之后,对方有可能就想明白了,然后就直接自己拍板做决定了。

第三招:直接劝服对方,和你一起去做那第三方的思想工作。

他既然提到要问问某个第三方,那我们就直接跟他说:

“既然你在这方面不足够专业,你也确实想解决这样的问题,刚好我专业,那这样,咱们约个时间,看看什么时候能够跟他见面,我跟你一块儿去做他的工作,帮你去解决这样的问题。”

这样他就没有太大的抗拒理由。为什么?

因为他已经表现出他在这方面是认可我们的,他在这方面是有需求的、是想解决的,只是他不够专业。既然顾客不专业,我们专业,咱们一块儿去想办法解决,这可能对我们是好事,对顾客也是好事。因为见到顾客要问的人,我们可以更专业地给决策的人阐述明白,对吗?

当然,见决策人之前要提前让顾客做一些铺垫工作。铺垫我们在这方面有多专业等。铺垫的内容要有价值、有必要性。

铺垫之后,见面的时候,决策人会对我们有一些相应的良好印象。这样,我们做决策人的思想工作的时候,他一见我们就把我们当作专业的人、权威的人,他就更愿意听从我们的相应建议了。

第四招:激发对方的自我意识以促进成交。

要用一些框式引导的语言,引导对方说出更多有利于成交的话。

比如,我们可以跟他说:

“此情此景之下,这个方案所有的细节你是最清楚的,没错吧?用这个方案能彻底地解决公司的问题,对公司多么有必要,你也是最清楚的,没错吧?”

“对呀。”

“你对你领导的做事风格、决策风格也是最清楚的,毕竟跟他这么多年了,没错吧?他最在意什么,他最担心什么,其实你也最清楚,对吧?”

“是的,对。”

“既然你对你领导最清楚,对咱们的方案也最清楚,你两方面都懂,如果你做领导,你站在领导的角度,站在公司的利益角度,我认为如果今天让你拍板,你今天直接就可以跟我们合作了,没错吧?”

“是,那是那是。”

对方不断地给我们正面回应,我们最后就可以用框式语言引导对方了:

“那既然如此,我相信你一定能说服你的领导。为什么?因为我们双方你都最懂啊,你最清楚咱们这是最为你领导着想,最为公司利益着想的方案。所以最后能不能成交,不在于你领导现在怎么想,在于你怎么说,没错吧?所以提前预祝咱们合作愉快!”

就这样,压力反转到了对方身上。为什么?

因为我们已经再现了场景:

“你最懂领导,你也最懂方案。如果让你做决策,站在领导角度你也会定下来,所以最后问题的关键不在于领导怎么说怎么想,而在于你怎么描述。明白了吧?最后,我愿意陪同你,我们一起去做领导的工作,把这件事给领导拆解得更详细一些,让领导看到全维度,让领导更精明地做决策。”

我们拿出来这样一个积极面对的态度,基本上对方是很难抗拒的。

综上,这些就是在遇到顾客说“我想再问问×××的意见再做决定”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做的四条建议。我们来总结回顾一下:

第一条:先换得对方的积极表态,把对方先变成自己人。

第二条:要问清楚对方为什么要问,再引导性地给建议。为什么要问背后有两个场景:一个场景就是他自己没有决策权、没有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给负面案例和正面案例引导对方怎么问才是有效的;另外一个场景是对方有钱有权,同时有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让对方变得更坚定,不要咨询一些不了解情况的、不专业的意见。

第三条:要拿出一个姿态,表示要跟他一起去跟那个第三方做思想工作,或者是把这件事给他说得更明白些,这对你对他都是好事。

第四条:激发对方的自我意识,让压力反转以促进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