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交力

圈层经营:如何吸引1000多个铁杆客户?

字体:16+-

为什么企业家喜欢读商学院?因为企业家去读商学院或者加入某个圈子,也是为了证明自己被圈子所认可。

就读商学院对于创业者有三个价值:第一,提供信息;第二,强化身份价值;第三,降低交易成本。

提供信息:一个拥有广泛社会网络的企业家,将被视作社会信任的证明,某些信任反映了一个人的社会资本摄取资源的能力。

从学术角度来讲,在通常不完善的市场条件下,处于某种战略地位、等级位置中的社会关系,可以为企业家提供其他方式不易获得的关于机会和选择的有用信息。

强化身份价值:这些关系也会提醒未被意识到的个人的可用性和利益。

降低交易成本:有一些优秀的学员会变成我的员工。

有一本书叫《社会资本》,说的就是企业家经营社会资本,本质上就是为了这几件事:搞钱融资,链接政府,招揽人才,搞定企业经营的问题。

那么,我们应该选择参与哪些圈子呢?

●●

好的圈子,一定是有门槛的。

有一句俗语是说,要想过得开心,你至少需要以下几种朋友:一个律师、一个警察、一个医生、一个流氓。还有一句话:如果你是一个女生,你还需要一个能帮你修电脑的备胎……

这反映的是一种社会观念——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些社会关系。

我们怎样去衡量一些圈子呢?一方面,它是有门槛的。比如,付费门槛。像长江商学院的CEO班付费好像是60万—70万元,再往上还有130万元的EMBA。

当然,还有一些审核门槛,比如,你必须是上市公司的董事长。

邀请门槛也是一种门槛。前段时间我加入了一个研究视频号的群,发起人是“十点读书”的CEO林少,他是年营收10亿元以上的新媒体公司创始人。新媒体行业能做到10亿元以上是相当厉害了。

此外,还有资格门槛。我自己会在北上广深做自媒体聚会,资格门槛是在主流平台上粉丝量至少1万人或者至少5万人。在聚会上,大家会分享自己关于新媒体最近的观察和发现。我的直观感受就是,好的圈子一定是有门槛的。

在圈层经营上,我总结了12字口诀:边缘参与,主动链接,成为节点。

先说说边缘参与。

我之前和国内的保险经纪人沟通,听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公式:

年入百万=5个圈子+10个转介绍+200个名单

你听过这个公式吗?你做过吗?有了圈子可以给你带来源源不断的客户。如果我来列这个公式,我可能会把“线上输出”加进去。

这个公式反映的是一种思维。你要想获得不错的收入,真的需要源源不断的客户吗?对于保险行业的销售来说,一年有50个家庭的客户,收入已经不错了。

有哪些常见的不错的高端圈层呢?

第一,知名商学院;

第二,有一定门槛的企业家协会;

第三,高端社区的业主群;

第四,车友群、投资群、留学群等;

第五,客单价5000元以上的高端课程学习社群。

●●●

当然,判断一个人有没有影响力,并不只是看一个人加入了多少个圈子,还要看你链接了多少不同的圈子。这本身也会成为你能力的一部分。这是第二点,主动链接。

比如,企业家的圈子等,圈子本身质量很高,但是圈子与圈子之间并没有打通。如果你能把这些圈子链接起来,这是一项很出色的能力。

当你主动去链接他人,链接不同圈子的时候,你曝光的机会就会变多。

国内的社会学家是怎样定义社会资本的呢?边燕杰等人将企业社会资本界定为:企业通过纵向(政府)和横向联系(同行)以及各种社会关系摄取稀缺资源的能力。社会资本对企业的经营能力也具有直接的正面影响。

所以我们可以发现,弱关系是我们主动链接时很重要的点。

首先,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去链接不同的圈子;其次,我们要主动寻求合作。

你可以思考一下,你如果去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有多少人愿意帮你。这就是你的社会资本。

我给大家列了一条路径。

首先,梳理个人价值:我有什么不同?我有什么特长?我有什么资源?

其次,基于自己的特长和资源,主动构建多元社交网络:有多少人认识我?我朋友的行业范围是什么?我朋友的收入范围是多少?这些都是你多元社交网络的体现。

最后,用行动来动员社会资本。这个时候要考虑的是:这件事靠谱吗?谁可以帮我?我可以拿什么换?

举个例子,“剽悍一只猫”写了本新书《一年顶十年》,还没开始卖就已经预售了10万本。

提供一个思考题:

你愿意为我做一件什么事,让我以后也愿意和你保持链接呢?

举个例子,之前有个教人做知识卡片的姑娘,她把我的第一本书《表达力》画成了知识卡片发在微博上,我的朋友看到之后转给了我,我们就链接上了,后来我也给她介绍了几个客户。

这件事的核心不是让大家为我做事,而是希望大家能明白,如果你想去影响一个人,首先考虑的是利他。你想让一个人帮你,你要先考虑自己能为对方做什么事。这也是影响力中的互惠原则。

除此之外,还要看你能在这个圈子里面调动多少资源。你越在关系网中心,你能调动的资源就越多。

●●●●

最后,再讲讲圈层经营。

我自己就是一个圈层经营的受惠者。我从一个程序员转型到CEO的演讲教练,很大程度是和我经营的圈子有关系的,我把它变成了我的个人特色。

我经常说:“演讲不是目的,影响力才是。”也就是说,我教大家演讲,最后是以影响他人为目的的。

怎样成为节点呢?

先设定一个吸引人的主题,然后找到10个以上的铁杆客户。

我做自媒体大V聚会的主题就是交流如何涨粉赚钱。

那时,我知乎的粉丝数量只有8000多人,我还没有找到10个铁杆客户,但我找到了两个大咖,一个人有5万粉丝,另一个人有10万粉丝。我找到他们后和他们谈,请他们吃饭,让他们和我成为联合发起人。每人推荐3个客户,我们就凑成了10来个人。一个月又一个月过去了,到第六个月的时候,我们一起发起了一个项目,做到了百万元营收。

你会发现,成为一个圈层的经营者是很有好处的。

在经营圈子的时候要设定规则。如果只是索取,没有人会来;如果只是付出,你自己也坚持不下去。所以做到索取+付出,这是核心的规则。能量流动了起来,在行业里就会很快建立起影响力。

你可以看一下,你现在处于哪一步,尽可能地往下走,越往下走你的影响力越大。

做成交,就是要做圈子。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