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通釋

第十三章

字體:16+-

一個人為了服從天地大道而修身,先是要收斂視聽感官係統,接下來就要麵對比視聽感官更重要的事端了,那就是如何麵對世間榮辱。

人們總是非常看重榮辱,因此老子就要為此解套,告訴大家,其實身體比榮辱更重要。他總是把最煩心的事情拉回到最質樸的基點。

原文是——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

這一章有三大思想重點。

第一個重點是“寵辱若驚”。人生在世,很容易把上司對自己的寵辱當作一件大事,受寵時得意揚揚,受辱時一蹶不振,總希望受寵的時間越長越好,受辱之後能夠盡快重新得寵,讓“寵”為“辱”翻案。這幾乎已成為一種人間通例,很多人處於社會底層,很可能不在“寵辱係統”之內,但是,隻要聽到一個遠親、同窗或曾經的同事得寵,也會興奮莫名。由誰來寵?當然最好是君主,也包括王族、臣吏、長官、士紳。對這個問題,老子做出了最明快的判斷:一個人被“寵”,是一件非常卑下的事情,因此一旦被“寵”就應該驚恐。但是,“寵”隨時可失去,失去“寵”,能不能回到得“寵”前的狀態?回不去了,因為失“寵”就會受辱、遭禍。所以,“寵”來了,驚恐;“寵”走了,還是驚恐。兩番驚恐,都為了一件卑下的事,真是犯不著。

第二個重點是“貴大患若身”。“失寵”,是大患;在老子看來,“得寵”也是大患。這兩種大患都要重視,因為背後都隱藏著禍殃。但是,如果“得寵”和“失寵”這兩種大患真的來了,後麵還跟著因它們而起的其他大患,那該怎麽辦呢?老子說,既然來了,那就要想一想,這種種大患都是外來的,都不是自身的,我們不應該“患得患失”,而應該看重自身的生命。那些大患不是衝著自己來的嗎?如果沒有自身,哪來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