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通釋

第六十章

字體:16+-

還是講治理。老子原來習慣說的“治”、“治民”、“治天下”,到這裏就出現了一種定位:治國,而且是“大國”。後麵,還會出現“大邦”,意思一樣。

這一章的第一句,“治大國若烹小鮮”,也是千古名句,人所共知。但是對它的含義,卻不是“共知”。

一般說來,大約有三種理解。

第一種理解,是把大事當小事來做。即使遇到治國這樣的大事也不要有太大壓力,不妨輕鬆麵對。

第二種理解,是展現帝王氣概。既然是“天子下凡”,還會有什麽難事嗎?一切都是“小菜一碟”。

第三種理解,是說治國要像煎小魚一樣,不要隨便翻動。

這三種理解的共同毛病,是與後文所說的“道”很難聯結。

相比之下,第一種理解比較通俗,第二種理解是帝王心理,第三種理解被學界重視,但還沒有疏浚與後文的關係。

那麽,後文在講什麽呢?

後文是說,如果以道治天下,那麽,鬼神和聖人都不起作用,既幫不了,也傷不了,因此各自相安,歸於尋常。

如果以這個後文來反推“治大國若烹小鮮”,那麽,可能會是這個意思:以道治大國,不必考慮上麵的宏大力量,我們隻管安心做自己的事,就像返回自家廚房慢慢煎小魚。煎小魚,就不必大手大腳。

掌權者都會在意頭頂上那些似鬼、似神、似聖的力量,老子說,不必理它們,因為我們有道。後來有很多學者還認真注釋,說鬼是“陰之靈”,神是“陽之靈”,我們有了道,那些“靈”就不靈了,甚至陰陽和順了。因此,天下萬物就能互不相傷。

這裏也透露了一個重要信息,老子由於信奉大道,就不信奉鬼神。這在他的時代,表述得如此明確,很不容易。

那就可以一讀原文了——

治大國若烹小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