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通釋

第七十章

字體:16+-

老子忙於論道,很少悄悄自語。我們應該記得,他在第二十章曾經自語過一次。“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且鄙”等句子,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現在,他又要說自己了,仍然充滿了一個思想家的孤獨感。

聽聽吧——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

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聖人被褐而懷玉。

就像一切有責任感的思想家一樣,老子一再反思自己表述的觀點人們是否容易聽懂,是否容易實行。反思的結果是容易聽懂,容易實行。既然都容易,那麽,天下有多少人聽了、行了?結論很悲哀,沒什麽人聽,也沒什麽人行。

老子又想,我可不是隨口講講的啊,出言有宗旨,說事有中心,但大家都不知道,所以也就不了解我。了解我的人很稀少,聽從我的人就更難得。想到這裏,老子眼前就出現了一個得道的聖人形象,那就是“被褐而懷玉”。用我的翻譯是:外披粗衣,懷揣美玉。老子覺得,自己就是這個形象,外麵的形象不被看好,心裏藏有精神珍寶。

老子的這番自語,表達了對自己遭遇的不平。一切偉大思想家所在意的遭遇,並不是官方重視與否,惡人騷擾與否,而是自己的思想被天下民眾接受與否。為此,他還尋找了民眾不接受的原因,以及自己不必氣餒的理由。

我做了這番解釋,其實也完成了翻譯的任務。盡管有點重複,還是要把譯句連貫起來讓大家看一看——

我的話,易知易行。但是,天下都不知不行。

我出言有宗旨,說事有中心,但大家都不知道,所以也就不了解我。

了解我的人很少,聽從我的更是難得。

由此想到聖人:外披粗衣,懷揣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