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通釋

第七十一章

字體:16+-

上一章老子在自語中講了不少“知”:自己的觀點,天下能“知”嗎?對觀點“無知”,對我也“不知”了嗎?“知我者”究竟是多還是稀?……我數了一下,短短四十餘字的短文,一共用了五個“知”。

因此,這一章,他要從“知”開始談下去了。

原文是——

知不知,尚矣;

不知知,病也。

聖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我很喜歡這一段簡短而又纏繞、重疊而又決斷的漂亮文字。

前兩句“知”的文字遊戲就很有意思。“知不知,尚矣”,意為知道自己不知,最好。接下來“不知知”三個字有點卡住,其實可以看作是“不知之知”,意為明明不知卻以為有知。這樣的“知”,當然是病了。

其實《淮南子》中還引述過另一種版本:“知而不知,尚矣;不知而知,病也。”這裏的“知而不知”,是指“知道了還好像不知道”;這裏的“不知而知”,是指“不知道還自以為知道”。這後半句,與“不知知”同義。

然後要說說這個“病”字。“病”的意思很寬泛,但是,陳鼓應把它翻譯成“缺點”,顯然是輕了。不僅輕,而且在文學上也失去了張力。陳鼓應習慣於把老子過於醒豁的文字降溫、減色,變成尋常的理論句式,這是我多次表明不讚成的。我除了哲學立場外,還有文學立場,因此舍不得把熱辣辣的一個“病”字退解為“缺點”。“病”就是“病”,至少,也是“毛病”或“弊病”。

那麽,我的翻譯是——

知道自己不知,最好;

不知而以為知,病了。

聖人不病,因為他們把病當病,所以不再是病。

把病當病,那就不是病了。

當然,這裏所說的“病”,主要是“心病”。

老子所說的心病,圍繞著“知”。有趣的是,“不知”不算病,以為知道才是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