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能看到我在空中。
我导引着它,跑向她。那老妪是我的第十七代孙,信守我诺言的守墓人。
我也知道那个人吐出来的是什么,三百多年过去了,我的咒语依然有效。
那一幕我看到过,清朝时有人吐过,民国时有人吐过,后来这个国改了字号还有人吐出来过,它们已被我的后人埋在主人的坟茔中。
我还知道,这之后还会有人吐出来。有些东西不是一下子就能吐干净的。
注:
①袁崇焕修建宁远城完工不久,后金进攻宁远。袁崇焕顶住辽东经略高第的压力,死守孤城,史称“宁远大捷”。
② 时逢朝鲜使节朝觐明天启帝朱由校,通译名为韩瑗。
③ 高第,自登之。曾以兵部尚书职经略蓟辽。
④指努尔哈赤。
⑤《邵武府志》记载:袁崇焕“素矫捷有力,尝出救火,著靴上墙屋,如履平地。 ”
⑥天启帝朱由校授袁崇焕兵部职方司主事。这首《边中送别》作于赴任前。
⑦粤语粗口,全家死光光之意。
⑧语出天启帝的上谕,“袁崇焕暮气难鼓,物议滋至,已准其引疾求去”。
⑨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乾隆下诏:“袁崇焕督师蓟辽,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
10袁崇焕死于崇祯三年,农历八月十六,公元1630年9月22日。
11张岱《石匮书·后集卷第十一》记载:“遂于镇抚司绑发西市,寸寸脔割之。割肉一块,京师百姓从侩子手争取,生噉之。侩子乱扑,百姓以钱争买其肉,顷刻立尽。开膛出其肠胃,百姓群起抢之;得其一节者,和烧酒生啮,血流齿颊间,犹唾地骂不已。拾得其骨者,以刀斧碎磔之。骨肉俱尽,止剩一首传视九边。
12原句出处布衣程本直《白冤疏》:“ 惟是臣於崇焕,门生也,生平意气豪杰相许,崇焕冤死,义不独生。伏乞皇上骈收臣於狱,俾与崇焕骈斩於市崇焕为封疆社稷臣,不失忠;臣为义气纲常士,不失义。臣与崇焕,虽蒙冤地下,含笑有余荣矣! ”
13袁崇焕忠仆佘姓义士将主人遗体偷出,葬于北京广渠门内广东义园,今东花市斜街袁崇焕祠,墓在祠内。
补记:
袁崇焕祠位于北京东花市斜街,守墓人名佘幼珍,是佘义士的第十七代孙。至今佘家已为袁崇焕守墓三百七十余年。袁墓旁,有一小圆丘,埋葬的正是其佘姓先祖,原籍顺德马江,1630年偷回袁崇焕残骸安葬的佘姓义士。
参考文献:
1,《明史·列传一百四十七·袁崇焕》
2,《袁崇焕传》·梁启超
2,《袁崇焕评传》·金庸
3,《明季北略》·计六奇
4,《石匮书》·张岱
5,《清史稿》·赵尔巽
20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