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讀中國史

8.從“四強”到“一秀”

字體:16+-

齊國擊敗魏國,成為東方霸主,是受益者,但更大受益者是西方的秦國。秦國以前也是霸主,後來多次被晉軍打敗,國勢衰落為中小國家。三家分晉後,魏國率先崛起,派吳起率軍攻占了秦國河西之地。秦軍數次反攻都大敗。趙魏反目,魏齊、魏楚、魏韓相繼結怨,秦國麵臨魏國的壓力才減輕。

公元前385年,秦獻公繼位,模仿實行魏國製度,秦國國力才開始恢複,局勢才穩定下來。公元前362年,秦孝公繼位,重用衛國人商鞅變法圖強,秦國國力進一步增強。

商鞅變法,鼓勵增加人口,廢除世卿世祿製,采取重農抑商、獎勵軍功等政策。由於廢除世卿世祿製,貴族子弟必須為國效力才能維係富裕生活。由於獎勵軍功,秦國各階層都擁有發展空間——隻要為國建立軍功,都可以過上富裕生活——秦國人逐漸形成以為國立功為榮的傳統。此後,秦軍戰鬥力不斷提升,與東方諸國交戰中越戰越勇,逐漸掌握戰略主動權。但此時,天下走勢並不由秦國主導。

在秦國崛起時,趙國在趙肅侯、趙武靈王領導下,成為三晉國家領軍人,雄踞在北方;齊國是秦國抗擊魏國的戰略夥伴、東方霸主,經過齊威王、齊宣王、齊閔王三代努力開發,成為富甲一方的強國;南方楚國有雄厚國底,經過楚宣王、楚威王努力,吞並越國,雄踞天下大半,成為名副其實的強國。戰國四強形成,天下局勢不再由魏國引領,而由四強逐鹿產生。不過,在戰國四強中,秦國有一核心競爭力,其他三國無法匹敵,就是秦國不僅給本國各階層提供發展空間,還為其他各國人提供發展空間,大膽起用和重用其他國家的英才。

商鞅變法為秦國再次崛起奠定基礎,也吸引諸國不得誌的賢才到秦國發揮才幹,實現奮鬥夢想。張儀和範雎被秦國重用,實行了個人夢想,改變了天下大勢,也推動秦國從“四強”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