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問世於元末明初。“滸”,是水邊的意思。“水滸傳”,就是水邊發生的故事。這水自然是指梁山泊了。
梁山好漢的故事並不是哪位藝術家的構想,而是世代累積傳唱而成的。《宋史》中就記載著宋江的名字,說他們以三十六人為首,縱橫州郡,官軍也拿他們沒有辦法。宋朝民間開始出現說書藝人,他們以梁山好漢的傳說為素材,編出許多故事,用來賺錢謀生。直到元朝末年,有個才子將這些素材搜集起來,根據官修正史,寫出了《水滸傳》一書,流傳至今。
本書主要分為五個部分:
第一是故事部分:以容與堂本《水滸傳》為底本進行改寫,在改寫過程中,適當略去了原著中有嚴重邏輯漏洞的戰爭過程,以及一些疑似後人竄改的細節,力求用最精練的字數展現原著精華。尤其注意尊重原著的表意。例如,原著中的武鬆很明顯太愛麵子,林衝的性格也很複雜,
與人們印象中完美的好漢形象不同。本書選擇尊重原著,原味呈現,不去刻意美化。
第二是解讀與鑒賞部分:用簡單易懂的語言,揭曉藏於故事背後的文學內涵、人物特點,呈現故事發生的時代——宋朝——的曆史背景和特點,分析政治、軍事、文化等。這也是這一套“經典名著鑒賞解讀”係列的重點。
第三是“梁山一百單八將座次表”和“梁山一百單八將職司係譜圖”。
第四是“人物小傳”部分:為一百單八將逐一作傳,進行品評和引申,也將相關的曆史知識、文學鑒賞分析等融入其中。
第五是附錄部分:節選了多位名家對《水滸傳》的點評,供讀者了解、參考。
關於《水滸傳》的作者到底是誰。
一般有三種說法:一說是施耐庵所作;一說是《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所作;一說是施耐庵和羅貫中二人合作。還有個傳說:《水滸傳》古本作者是施耐庵,羅貫中向施耐庵學習了不少,因此寫出《三國演義》,也續寫了《水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