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进了牢城,虽是囚犯,却依旧仗义疏财,上上下下没一个不喜欢他的。节级戴宗是吴用的至交,对宋江尤为照顾。这天,戴宗请宋江到城中吃酒,突然冲进来一个壮汉,莽撞黑熊一般,怒发浑如铁刷。这人是戴宗的手下,名叫李逵,外号铁牛,人称黑旋风。因为在家乡打死了人,逃跑出来,流落江州。戴宗道:“不要无礼,快来拜见这位哥哥,他正是山东及时雨。”李逵早听过宋江的大名,连忙下拜。宋江笑道:“兄弟方才为何发怒?”原来李逵在赌场输了十两银子,想向店家借钱去赎回本钱,店家不肯,他就要打人。宋江立刻送了李逵十两银子,让他随便去赌。
李逵欢天喜地地去了,却没想到把这十两也输了,他一心想留着银子请宋江吃酒,便耍赖不给。赌坊的打手上来拦他,都被打翻在地。李逵正要走,见宋江、戴宗迎面赶来。宋江笑道:“贤弟要用钱,只管找我来取。可既然赌输了,就该把钱给人家。”李逵便把银子还了回去。三人来到浔阳江边的琵琶亭吃酒,李逵竟不用筷子,直接用手抓,弄得满桌汤水,宋江也不嫌他,又买了二斤肉让他吃个痛快。宋江心中欢喜,忽然想喝鲜鱼汤,李逵主动请缨,去江边找鱼。这一去又惹出祸来。只因张顺没到,渔人不敢卖鱼,李逵拎起一篓便走,没人敢拦。刚好张顺回来,往李逵身上连踢带打,怎奈李逵实在太过雄壮,挨打就像挠痒,反倒一拳把张顺打到水里。张顺痛骂李逵,准备再打一场,脱了衣服,浑如浪花里一条白鱼。李逵哪肯挨骂?立刻下水厮打起来。
为什么很多评论家都非常喜欢李逵?
明朝文学评论家李卓吾说:“李逵者,梁山泊第一尊活佛也。”金圣叹也对李逵大加赞赏。他们的观点大约都是:李逵很纯真,宋江很可怕。
李逵确实纯真。他第一次出场,就将这纯真展现得淋漓尽致。他因为借不到钱而生气,宋江给了他十两银子,他便很开心地拿走了,没有假意客套。李逵一向愿赌服输,可这一次他赌输了就耍赖起来,原因竟然是想留着银子请宋江吃酒。这行为被宋江发现,李逵便慌了。宋江说他几句,他又把银子还了回去,完全像个做错事的小孩。宋江想吃鲜鱼,他就去找,仍是不懂得转弯,以至于被张顺按在水里淹了一场……从头到尾,李逵看起来都没有半点心机,像一张白纸,非常纯真。
可这个纯真的大汉,却在跟随宋江之后多次疯狂杀人,不管官军百姓都一通乱砍,嗜杀成性。难道是宋江把他带坏了?不是。李逵原本就是因为在家乡杀了一个人才逃到江州的,他的本性就是这样,与宋江无关。至于李逵为什么在跟随宋江以后更加残暴呢?大概是因为他加入了一个群体。躲在群体背后作恶,会让人有安全感,变得肆无忌惮,把原本的恶性放大。这是一种群体心理效应。当然,说到底还是因为李逵原本就是个恶人,一个基本没有脑子的、纯真的、一根筋的恶人。
因此,李卓吾那些古人对李逵的褒扬,非常不符合如今的是非观。他们称赞李逵的纯真,忽视李逵的恶性,大概是因为古代几乎从未有过真正的人人平等的思想。这些古代评论家阅读《水浒传》的时候,不会站在普通人的立场上看待问题,仿佛只有故事主角是人,被主角杀死的无名小卒都不是人。因此武松、李逵等人杀害无辜的暴行,经常被这些评论家忽略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