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斯坦福大學和佛羅裏達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對美國成年人做了次調查,年齡跨度在18~78歲,來評估多大程度上他們同意“總體來說,我感覺自己的生命有意義”這個說法。這聽起來挺離譜,讓人們反思自己的一生,判斷是否有意義。但是,大多數人憑直覺就會知道答案。大概僅憑讀到這句話,你已經有了自己的內在評估。
研究人員接著要看,什麽因素可以將強烈認同該說法的人與不認同該說法的人區分開來。有意義人生的最好預測指標是什麽?
令人吃驚的是,壓力排名很高。研究者詢問的每項壓力測量指標,都預測了更大的意義感。過去經曆過最多壓力事件的人,更傾向於認為他們的生活有意義。說自己現在正承受很大壓力的人,同樣評價自己的人生更有意義。人們覺得把時間花在擔憂未來上麵,也是有意義的,就像花時間反思過去的掙紮和挑戰。研究人員得出如下結論:“覺得自己的人生有意義的人有更多擔憂,但也比那些認為人生沒有意義的人有更大的壓力。”
為何壓力與意義聯結如此緊密?一個原因是,壓力看起來是真正投入角色、追求滿足意義感的目標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結果。當人們談論生活中最大的壓力源時,上榜清單是工作、為人父母、私人關係、照顧老人,還有健康。在最近的兩個調查裏,英國34%的成年人認為養孩子是生活中壓力最大的事,而62%的加拿大成年人說工作是最大的壓力來源。
每次問人們這些令人痛苦但有意義的角色時,壓力悖論就出現了。比如說,蓋洛普世界民意調查發現,撫養18歲以下的孩子,極大提高了日常痛苦的概率——而同時,你也擁有更多的笑聲。那些說昨天壓力透頂的企業家,也說那天學到了有趣的東西。感到有壓力是生活出狀況的信號,更是反映你多麽投入在某些活動和深入在有意義的私人關係中的晴雨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