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斯坦福大學掌控情緒的心理學課程

書寫價值觀:增強自我掌控感

字體:16+-

1961年至1970年,生活在波士頓的約13000人參與了美國國民老齡化研究。接下來的五十幾年,這些人持續報告生活中的兩類壓力:重大生命事件(如離婚或嚴重事故)和麵對的日常困擾數量。2014年,一份針對他們的研究報告出爐,反映壓力對死亡率的影響。兩類壓力中,日常困擾是死亡的更靈敏預測器。1989年至2005年,有較多日常困擾的人,到2010年已經去世的比例,比承受較少困擾的人高3倍。

自然而然,媒體標題會宣傳“壓力大的人死得快”“科學研究表明,壓力會殺死你”。但為了理解壓力的有害性,你得看看研究人員如何衡量所謂的日常困擾。殺人的不是日常壓力的存在,而是人們對其的態度。

日常困擾和激勵指標羅列了典型生活的53個方麵,包括“你的配偶”“工作性質”“天氣”“做飯”和“教堂及社區組織”。它要求你評估在那一天,每一項是困擾了你,還是激勵了你。從基本上來說,指標考量的是,你視角色、關係、日常的活動為討人厭的不爽經曆,還是有意義的體驗。你可能會想,“這取決於是哪一天”。而實際上,人們的評分一直相當穩定。視日常任務為煩人的包袱,而不是激勵因素,是典型的思維模式,和那天發生了什麽,沒多大關係。

重要的是,你如何看待壓力能夠影響這個趨勢。如果認為壓力有害,任何讓你感受到一點兒壓力的事,都像是對生活的侵擾。無論是在百貨商店排隊、匆忙在截止日期前趕工,還是計劃家庭的節日晚宴,每一天的經曆,看起來都是對你健康和幸福的威脅。你可能會發現自己對這些事抱怨個不停,仿佛你的生活已經脫軌,好像有某個無壓的生活版本正等著你。想想2014年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調查,日常壓力最普遍的來源包括煩亂的日程、緊急的工作任務、交通、社會媒體,以及諸如做飯、清潔和維修這類的家事。這些都是正常的、可以預料的生活組成部分,但我們將其視為不合理的額外負擔,認為它們阻止了生活呈現本來麵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