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圈

把認知內化為能力的高手會做這樣的實踐

字體:16+-

威廉·艾倫·懷特說過,人的習慣性思維便是他的生活態度,他的這種理念會在無意識中影響到他和周圍的環境。

限製我們認知的情緒體、記憶體和信念體,就是三種習慣性的思維和情緒模式。當我們通過深刻的體驗發現自己認知上的問題,應用透徹的思考來找到解決方法和形成新的認知時,我們還需要通過持續的實踐來內化這個新的認知。換句話說,持續的實踐可以讓我們從“有意識有能力”變成“無意識有能力”。

既然我們的認知會被很多壞習慣影響,那麽改掉一個壞習慣需要多久呢?麥克斯威爾·馬爾茨教授在他的《心理控製術》中提出,隻需要28天就可以改變習慣。

但是為什麽很多人改變不了生活習慣,更不用提思維上的習慣了呢?這是因為要改變習慣,或者是養成新的模式,是需要有科學方法的,我們需要遵循精進的五個要素:

一是清晰的目標;

二是已經被驗證的提升方法論;

三是超出當下能力範圍的練習;

四是全力投入;

五是及時的反饋。

很多人會把努力和精進混淆。努力指用盡力氣去做事情,如果你看一下上麵列出的五個要素,你會發現努力隻囊括了裏麵的第三點和第四點。精進的結果是你比之前做得更快、更好、更深、更專業,而盲目的努力則不一定會帶來這樣的結果。這背後其實是一個效能比的問題。比如,通過死記硬背,我30分鍾可以記下6個單詞;但如果我要精進它,我可能會花30分鍾去研究一下快速的科學記憶法,然後花10分鍾記下這6個單詞,並且在後續任何需要記單詞時都能比之前快。

你可以很努力,但是缺乏以上任何一個要素,都難以獲得精進。

精進五要素

讓我們來具體看一下如何通過精進來突破你的認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