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講論語:先進(精裝版)

微子第十八

字體:16+-

殷有三仁焉:商朝的三位仁人

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幹諫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論語·微子》講了一些隱士和佚名的故事。

殷商後期是紂王當政。紂王無道,昏庸殘忍。有很多關於他殘暴的傳說,比如他發明了炮烙之刑,把人綁在燒紅的銅柱上燙死,還曾把人的腿打斷,看看骨髓到底什麽樣。

應該如何麵對如此凶殘的君主呢?

“微子去之”:微子是紂王同父異母的哥哥,“去之”就是離開了,逃到別的國家去了。

“箕子為之奴”:箕子是紂王的叔父,也是大臣。“為之奴”,就是裝瘋,最後變成奴隸,苟且偷生。

唐伯虎也有裝瘋的經曆。他被請到寧王府做客,不久就看出寧王要造反。造反是必死無疑的,他也知道寧王贏不了,即便贏了,也是亂臣賊子。怎樣才能與寧王劃清界限呢?唐伯虎就裝瘋,做了很多出格的事情,衣不蔽體、對人又踢又罵,醜態百出。寧王以為他真的瘋了,就把他趕出了寧王府。唐伯虎借著裝瘋賣傻擺脫了這一劫。

“比幹諫而死”:比幹在朝堂之上跟紂王直諫,紂王很生氣,問他:“你說的這些話是從哪兒來的?”

比幹回答:“我憑著一顆忠義之心。”

紂王說:“我聽說忠義之心有七孔,是七竅玲瓏心,我想看看你的這顆心是否如此。”結果比幹遭挖心酷刑而死。

以上三個人都不和紂王合作。所以孔子說,“殷有三仁焉”。

千萬不要小看這個評價。孔子的這個評價代表著他認為當君王昏庸無道時,這三個人的方法都是對的:一個人是離開、逃避,是不合作的態度;一個人是裝瘋賣傻、做奴隸,也是不合作的態度;一個人是強硬地對抗,表現出強烈不合作的態度。總之,不能夠助紂為虐,不能同流合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