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講論語:先進(精裝版)

必也使無訟乎:學會進行“第3選擇”,減少矛盾和爭辯

字體:16+-

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

前文孔子說子路片言折獄。此節,孔子說到自己。

孔子當過魯國的大司寇,大司寇相當於當時的最高法院院長,是很高的一個級別。孔子每天要“聽訟”,聽別人來他這裏吵架、辯論,爭哪方有理。

孔子說:“關於‘聽訟’這件事,雖然我做過大法官,但我斷案能力一般,跟普通人相比並沒有什麽出奇之處。在做大司寇的時候,我的目標是沒有人打官司。”

孔子的願景是天下息訟,整個世界的官司越來越少才好。

這太難了。尤其在當代社會,不太可能做到無訴。孔子提出的這句話,也體現了他的人生選擇,這是他作為教育家與法家的不同。如果讓韓非子來麵對“聽訟”,他會憑規矩辦事,不看人情,隻講法條。秦國就是靠法家,如商鞅、韓非子、李斯這樣的人治理起來的。

孔子希望天下無訟,所以他成了教育家。法家憑法律辦事,而教育家選擇規勸。在《第3選擇》這本書中,我們看到了作者史蒂芬·柯維的願景。史蒂芬·柯維在書中講到,聯合國有一個大使曾對他說,假如全世界所有的大使都讀過他的這本書,聯合國裏就不會有人吵架了。所謂“第3選擇”,就是讓每個人都能夠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都能夠後退一步,達成一個更公允的目標。彼此認可後,自然就不會再爭辯了,這就叫作“必也使無訟乎”。

如果我們想成為一名教育家、一名外交家,或者任何一個以溝通、談判為事業的人,甚至一家企業的CEO,我們的目標當然是希望少打官司,雖然這很難做到。

無訟,是孔子的理想,也是我們應該努力追求的。希望我們可以盡量減少與他人的矛盾和衝突,哪怕做不到無訟,也至少不要動不動挑起官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