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講論語:先進(精裝版)

和而不同:尊重個性才能創新發展

字體:16+-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十幾年前,有一次國際漢學家大會在北京召開,我去采訪漢學家。

我問他們:“中國文化對全世界最大的貢獻到底體現在哪兒?”

有一位白胡子的漢學家對我說了兩個字:和諧。

我問他為什麽是這兩個字?

他說,中國的和諧是一種建立在不同之上的和諧,就是這句“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中國人允許人與人之間的不同:你有你的信仰,我有我的信仰;你有你的目標,我有我的目標;你有你的追求,我有我的追求……但是我們大家可以和諧相處,這就叫作和而不同,不需要都變成一樣的人。

小人同而不和,是要求對方必須和自己一樣,比如你的習慣要和我一樣,你的穿著也要和我一樣……如果建立在這樣一種相同的基礎之上,導致的結果反而可能是不和。

《晏子》中,齊王問晏嬰,什麽叫和。晏嬰說,譬如調羹。如果要做一碗羹,以水調水,或者以羹調羹,都調不出一碗羹。調羹就一定是以水調羹,既要有水,又要有羹,和在一起,才能夠形成一碗羹湯。如果事物之間沒有不同,消除了差異化,所有的東西都一樣,怎麽能夠創造出一個新的事物呢?看《舌尖上的中國》,我們也能從中體會到,完全不同的東西放在一起,才能出美味。這就是和諧。

孔子求和,墨子尚同,墨子的政治理想是大家都一樣。《墨子》中,墨子連每個人住的房間都規定好,誰住多大,什麽樣的人穿什麽樣的衣服,一切東西都是規規矩矩的,他希望所有人都一樣。他們之間的思想主張不一樣,是因為生活環境不同。孔子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是君子、士大夫這一層;墨子生活在社會的下層。社會上層的人從上往下看,他們希望大家可以不一樣,但是能夠和諧。社會下層的人從下往上看,不患寡而患不均,希望“均貧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