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子貢很喜歡提問。這一次,子貢問孔子:衛國大夫孔圉(衛國的一個官員),死後的諡號叫“文”,為什麽給他“文”這個字?
“文”是很難給到普通人的,比如周文王,是多麽了不起的讚譽。什麽是文?古書講:經天緯地曰文。當一個大丈夫擁有經天緯地之才時,才能夠諡為“文”。子貢聽說孔圉死後被賜諡號“文”,就來問孔子緣由。
孔子的回答是,“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孔圉輔佐過衛靈公和衛出公,他跟孔子應該是在同朝共事過,孔子當時是衛國的顧問。孔子說:據我觀察,孔圉的特點就是他本身就天資聰慧,境界頗高,而且特別好學,如果遇到了不懂的問題,他甚至能夠向比他身份低的人請教。
大家不要小看這件事。“不恥下問”聽起來似乎很簡單,事實上卻是非常困難的。孔子這句話其實也是在提示子貢:你有問題別隻知道問我,要和更多人去探討和學習。
為什麽不恥下問很困難?比如在職場中,有多少領導能夠放下身段向下屬請教問題?作為一個領導,他要維護自己的尊嚴,當他內心不夠強大時,走到哪兒都希望能夠掌控局勢,假裝自己所有的事都懂,尤其在下屬麵前,一定要保持全知全能的形象。然而,如果領導者遇到自己不懂的問題,不願意屈尊請教下屬,往往會為了保持偉岸光榮的形象而將錯就錯,甚至做錯了也沒人敢說。到最後,他越走越偏,可能會觸發更大的問題。
“不恥下問”的技術難度並不高,但想要真正做到,一個人的內心要足夠強大。孔子說的這句話對子貢是個提醒,因為除了孔子,子貢不太服其他人。子貢是一個商業領袖,地位相當高,又很有學問,在孔子去世以後,甚至有人說子貢應該替代孔子的位置,被子貢罵了一頓。子貢非常敬仰孔子,所以整天圍著孔子,不斷地問問題。孔子說:你其實可以先問問其他人,哪怕是學問不如你的人,所有人都可以成為你學習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