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講論語:學而(精裝版)

義以為上:遵循法理為做事準繩

字體:16+-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

子路是一個非常勇敢的人,最後殺身成仁,死得也非常英勇。

也許子路覺得,自己身上除了勇敢,找不到其他突出的優點,並以自己的英勇為榮,所以來問孔子,英勇是不是君子的一個特點。

孔子說“君子義以為上”。

我們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義”在“勇”的前邊。先要看到義,為義而勇,才是君子所為。

孔子講“君子義以為上”,就是要先明白,自己是因什麽而勇敢。你拚命奮鬥的目標究竟是對的還是錯的,這才是最重要的。

“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如果一個大人物有勇而無義,就容易作亂。比如陽虎、公山弗擾,就是有勇而無義。他們權力很大,勢力很強,但沒有正確的價值觀,所以後來犯上造反。這裏的“君子”“小人”是說大人物跟小人物、管理者和被管理者。

“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小人”指地位低的、被管理的人,這些人有勇而無義就會成為強盜,比如李逵之流,攔路搶劫、殺人越貨。

孔子的局限性在於怕亂,亂是孔子最不能接受的事情。雖然孔子武力值不弱,射箭、打仗都很行,但是孔子心地仁慈,怕戰亂帶來的生靈塗炭。

為什麽說孔子怕亂的思想存在局限性?因為曆史發展到一定時期,亂是一定會出現的。

秦末的時候社會亂了,所以有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如果劉邦和項羽都不起義,接受秦朝的嚴酷統治,老百姓遭受的苦難將無窮無盡,這種危害會更大。清末如果不亂,長久維係下來,才是對社會的戕害。清末世態亂了,才會有辛亥革命。

大亂大治,不破不立。民不聊生的時候,有人站出來起義,是曆史進步的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