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講論語:學而(精裝版)

賢賢易色:別沉迷於外在的美好

字體:16+-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子夏大約比孔子小四十四歲,是孔子回到魯國以後收的一位很年輕的學生。

生活中有很多人可能學曆不高,但並不代表他們沒有學習。“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一個人就算沒有文憑,沒有學曆,沒有加入孔子的三千弟子,但是他如果平時進行自我修煉,也是學了東西的。這句話用非常包容的態度,表達對學習的認可和尊敬,也說明了學習的目的不隻是做學問,而且是為人、做事。

“賢賢易色”這句有特別多的解釋。有人這樣解釋:別喜歡美女,去喜歡聖賢。用“色”代表美女的說法,我個人覺得有點唐突。子夏無端端地突然冒出一句“不要喜歡美女,要喜歡聖賢”,確實比較突兀。

我認為這裏的“色”不是色相,而是“外在的東西”。

實際上,在古文中,“色”常代表的是表現外在的東西,例如孔子說的“色難”。

“賢賢易色”——第一個“賢”是動詞,指尊敬;第二個“賢”是名詞,指德行;“易”是動詞,指替換;“色”是名詞,指外在。“易色”,就是換掉對外在的關注。

這句話合起來,就是你要去關注內在的美,而不要過於看重外在的東西。

生活中,很多人喜歡用外部的東西來評判別人。比如對於衣著,有的人可能看得特別重,甚至用來評價一個人的好壞。我個人對穿著不是很關注,夏天常常穿二十八元一件的T恤,也不在乎品牌。但有的人不一樣,一看別人穿著普通,就判斷對方品位不好,甚至認為穿名牌是必備裝備,比如走進辦公樓,用眼睛上下一掃,就決定該親近誰和疏遠誰。這就是子夏擔心的那種對外在過度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