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元年:大宋王朝1004年的曆史大變局

經濟從此蓬勃發展

字體:16+-

澶淵之盟,對宋遼之間的經濟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

當時,遼國雖然得到了長足發展,但與中原文明相比,還是比較落後。尤其是幽雲地區的農耕文明,深深影響了遼國的各行各業。

而要享受到這些文明帶來的成果,就得與宋朝進行交流。戰爭必然會隔斷這種交流,隻有和平,才能讓遼國享受文明成果帶來的好處。

遼國地處草原,吸收了漢人、渤海人、女真人、室韋等部落。原來的那種統治方式,已經不適宜當前國家的發展。況且,很多人已經告別了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他們也住在房子裏,在街道上進行貿易。

如此,開設榷場與宋朝進行商業貿易,成為當前遼國高層普遍的共識。北宋的商業貿易,是遼國望塵莫及的。在這樣的背景下,兩國和平共處成了時代的大勢所趨。和則雙贏,戰則兩敗俱傷。

遼國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與宋朝建立了“兄弟之國”。

澶淵之盟後,遼國國內趨於安定,經濟發展也呈現出了多元方式。遼國商人不僅僅在榷場貿易,那些有本事有能力的商人,更是深入宋朝境內,開展各種貿易。遼宋之間的關係,也不斷得到了緩解。遼聖宗時代,一直與宋朝和平相處,中原文明也源源不斷地傳入遼國,那些農耕文明的先進技術也滲入了遼國境內。

到了遼道宗時代,遼國文明已經與中原文明趨同。當然,於宋朝而言,和平發展經濟也是時代主流。

宋朝盡管建國四十多年,但與遼國連年戰爭,百姓苦不堪言。國內經濟雖然一直處於發展狀態,但更多經濟的收入都用在了戰爭中,國家還是很貧窮。朝廷還存在冗官、冗兵、冗費,這些都導致了國庫空虛。當時,蔡襄就說過:“養兵之費常居六七。”張載也曾說:“養兵之費在天下十居七八。”也就是說,宋朝一直以來,因為戰爭而導致的巨額支出,透支著整個宋朝的國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