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備廢弛留下亡國隱患
澶淵之盟的簽訂,結束了遼宋兩國二十五年的戰爭,雙方由戰爭轉向了和平。這是遼宋兩國多年戰爭後,最終做出的抉擇。
毫無疑問,兩國統治者都備受戰爭煎熬,戰爭隻能徒增各自國內的負擔,和談是最好的解決問題方式。蕭太後舉國南侵,本欲奪得談判籌碼,便孤注一擲,深入宋朝境內攻打,可一路並不順利。而宋真宗向來懼怕遼國鐵騎,親征之路戰戰兢兢。
此等情況下,談判成了可能。蕭撻凜戰死,加速了兩國和談的步伐。最終,促成了這個影響兩國百餘年的合盟。
後世對澶淵之盟的評價褒獎不一。
有一種觀點認為,澶淵之盟讓遼宋兩國徹底擺脫了戰爭的夢魘,從此安定下來,使得遼宋在經濟、文化等方麵都有了長足的發展;另外一種觀點則認為,澶淵之盟是城下之盟,對宋朝而言是一種恥辱。
這兩種觀點,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可否認的事實是,澶淵之盟的締結,對遼宋兩國都產生了巨大影響。
這些影響的第一方麵,便是影響了遼宋的軍事部署。也就是從這時候起,宋朝調整和減弱了整個北方的軍事防禦部署。而遼國則大力倡導學習中原文化,使得遼國尚武之風逐漸消退。
締結盟約後,宋朝統治者認定遼國的威脅已解除,便將定州、鎮州的軍事力量合並一處,隻留下了高陽關一處。如此一來,原來定州、鎮州、高陽關三處的軍事部署力量就減少了一個防區。
同時,朝廷將滄州、貝州、雄軍、邢州等四州的軍事防禦力量縮減成步軍,原駐地在首都開封和河陽的禁軍都被遣回,不得繼續逗留在河北之地。
當然,這種軍事部署調整,徹底遺忘了一件事,那就是長城防線還守不守?雖然兩國在邊境線上開設榷場,可誰能保證遼宋會一直和平相處下去?即使宋朝不再發動戰爭,遼國入主中原的決心會就此熄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