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盜墓圖誌

楊堅的“薄葬”遺囑

字體:16+-

一代勵精圖治的開國之君隋文帝楊堅的靈柩,實現了最後的歸葬。陵名:泰陵,高五丈,周數百步。

泰陵一如秦漢封土為陵(墳)的建製,然而,也許是隋文帝有遺囑,這座開國君王的陵墓,遠遠不如秦漢皇陵的規模。而據西漢墓葬製度規定,皇帝即位的第二年,就開始每年從全國稅收中抽取三分之一營造皇帝陵墓,即壽陵。帝王陵園占地七頃,陵穴占地一頃,陵高十二丈,深十三丈,墓室高一丈七尺。(1)有四個墓道,都能通過六匹馬駕的車子。四門埋設暗箭、伏弩機關以防盜墓。死者身穿金縷玉衣、口含玉蟬……

那麽,隋文帝的陵墓中是否也如漢時墓葬製度規定的,皇帝陵墓必有大批金銀珠寶、稀奇古玩呢?筆者遍閱典籍以及遍訪泰陵周圍民間鄉裏,發現典籍沒有記載有關泰陵隨葬的例證,而現扶風鄉裏百姓俱傳說泰陵無寶可盜,言說曆代軍閥、土匪,均未有收獲。尤其民國時軍閥樊老二、張白英等盜掘法門寺地宮珍寶未成,轉而來到泰陵掘洞以盜,在終無所得之後,隻好悻悻離去。

隋文帝泰陵

楊堅的“薄葬”遺囑,給了多少盜掘輩以失望和徒勞的嗟歎。

而當歲月的年輪刻到20世紀90年代末,一項舉世矚目的考古發現,再次證明了隋文帝楊堅力倡“薄葬”的偉大開創。這便是位於陝西關中的周至縣仙遊寺法王塔地宮的開啟。

1998年10月17日中午,中國中央電視台現場直播法王塔地宮開啟全過程,使好奇自負的現代人對隋朝的帝王陵寢、寺塔廟宇的建構供奉,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

周至縣仙遊寺法王塔

法王塔位於白居易當縣尉寫《長恨歌》的地方,因為古長安(今西安)發展到當代鬧水荒,幾百萬人的城市,那麽多的生命,沒有水,很難說不會落到鎖陽城、樓蘭城、高昌城之類的結局,所以,要引水到西安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