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盜墓圖誌

反盜墓的十大手段

字體:16+-

既然有藏滿了奇珍異寶的墓葬,就會有盜墓賊產生;既然有盜墓賊產生,就有反盜墓手段和技術的出現與實施,盡可能地阻止盜墓者進入墓室。盜墓與反盜墓,就像戰場上敵我雙方格鬥一樣,如此你來我往,2000多年的打鬥博弈綿延不絕。據史籍記載和現代考古發現,古人反盜掘的手段,一般采取用巨石阻塞墓道、築牆圍沙等技術,布設刀槍暗箭者也偶有之。大體說來,有十大手段。

一、以石門封閉,後設頂門石。此種方法比較普遍也比較簡單,一般用於券洞墓,特別是帝王的陵墓多用此法。據說武則天的乾陵便是如此,其技法與原理若何,因未發掘,不得而知。從已發掘的陵墓情形來看,地宮石門之後挖一石槽,一長形板狀石立於其上,待門封閉後,立於槽中的頂門石呈斜狀插入兩扇門的縫隙之間,門被頂住,外人難以開啟。著名的南越王墓、明代十三陵中的定陵,皆用頂門石封堵門戶。1956年,考古人員發掘定陵地宮時,麵對第一道石門後麵的頂門石,最初無計可施,經過一番調查思考,終於從一本皇宮秘籍中發現了叫作“拐釘鑰匙”的開啟工具。考古人員依葫蘆畫瓢製作了這種鑰匙,插入門縫中,套住頂門石,慢慢用力推動,頂門石居然立了起來,漸漸與地麵垂直呈90°角。眾人用力推動,幾十噸的大門轟然洞開,考古發掘取得了第一步成功。當然,有的陵墓不用頂門石,而是用一個現代足球大小的石球。其原理是在門後挖彎槽,槽分高低,門後有一圓洞。封閉石門後,石球從高處沿著石槽滑入低處,直至進入圓洞,大門即被封死,外力難以推動。清東陵有幾座陵墓就是采用此法以封堵門戶的。但著名的乾隆、慈禧等人的墓葬仍采用頂豎狀薄板頂門石。不過,民國時期軍閥孫殿英率部盜掘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後陵寢時,並不知使用“拐釘鑰匙”之術,加之情勢所迫,幹脆用粗壯的木棒直接用人力撞擊,結果頂門石被撞斷,兵匪進入地宮,將價值連城的珍寶搶掠一空。前文已述,不再重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