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盜墓圖誌

盜洞中發現人頭骨

字體:16+-

1978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北隨縣發掘了擂鼓墩曾侯乙墓,引起了轟動。該墓墓主是戰國時期江漢地區曾國的君侯,名乙。墓中出土的文物世所罕見,其中最出名的是青銅編鍾,共有65件。令人驚奇的是,編鍾至今仍能發音,而且同一件鍾可發出兩個不同的樂音,互不幹擾,音聲純正,音色優美,能演奏中外多種樂曲,真可謂世界奇跡。

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銅編鍾

然而,這座古墓在發掘時卻發現了盜墓者“作案”的痕跡。據考古隊長譚維四說,在墓中室的東北角,有一個90厘米的圓形盜洞,能夠容一個人攜帶盜墓工具通過,此洞已深入墓底,當時在場的考古人員都感到凶多吉少。

就在擂鼓墩曾侯乙墓正式發掘兩個月前的3月6日至10日,湖北省博物館考古隊員郭德維參加了江陵天星觀楚墓揭取槨蓋板工作。根據郭在現場看到的情況,其墓被盜掘之慘狀,可謂目不忍睹。整個墓坑共有七室,除足廂一個小室未被盜掘外,其餘各室全被盜擾,稍大一點的青銅器均被盜劫一空,有一個大銅鼎可能由於盜墓賊無法搬出盜洞,索性砸碎帶走,隻遺下兩隻蹄形銅足,不知何故未被帶走。兩隻銅足分別高35.5厘米,直徑10~12厘米,如此粗大的銅足,據估計鼎當在50公斤以上,可惜已被盜走。室內四重棺槨全被盜墓者劈開,屍體被拖出棺外拋至一角,一些未被盜走的漆木器,也遭到不同程度的擾亂和破壞,大批竹簡被踩斷蹍碎,損失慘重。從直徑3米多的盜洞留下的痕跡與遺物分析,盜墓者是采用六層圓木壘砌成四方形井架而進入墓室的,如此巨大的盜洞和繁雜精致的盜掘設備,顯然屬於明目張膽的官盜。據郭德維分析,這座戰國中期的墓葬被盜掘,大概是楚國的郢都被秦國軍隊攻陷以後,秦軍除對郢都進行徹底的摧毀洗劫之外,也對郢都附近的楚國貴族墓葬進行了大規模破壞與盜劫。後來項羽攻破秦都鹹陽,所進行的火燒阿房宮、洗劫始皇陵的惡行,不過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罷了。這些都是跟著秦人學來的,隻是遠沒有秦人厲害罷了。郭氏的這一推斷是否符合曆史事實,尚可討論,但天星觀一號楚墓為官家兵匪所盜基本是可以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