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築史

第五節 南宋之臨安

字體:16+-

靖康變作,二帝被擄,高宗即位於南京(應天府),改元建炎(1127年,適為金太宗天會五年),迄宋幼帝昺蹈海死(1279年),為時一世紀有半,是為南宋;後金之亡四十餘年。

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愈逞,高宗駐蹕杭州,以州治為行宮,下詔罪己,自無心於宮室之營建。且適當金人破徐州,焚揚州,宋雖改江寧為建康府,升杭州為臨安府,固未遑定都。及金人再度進迫,高宗出走,如越州,奔明州,又航於海入溫州。行跡無定,百司淩亂。金兵亦追跡至杭州,破越明,屠潭州。遊騎又至平江、常州、鎮江焚掠,江南處處尚在破壞中,及韓世忠、嶽飛挫金將烏珠(兀術)於江中,紹興二年(1132年),高宗始又如臨安。時軍事稍振,臣下頗有建議奠都建康以圖恢複者。高宗猶豫,“命守臣具圖經畫建康行宮”,又“命漕臣即平江子城營治宮室”,而尤屬意臨安。紹興五年(1135年)還臨安作太廟;挫嶽飛北進之策;乃顯然欲早定行宮,以苟宴安,紹興八年(1138年)乃定都焉。

高宗詔曰:“……朕荷祖宗之休,克紹大統,夙夜危懼不常厥居,比者巡幸建康,撫綏淮甸既已……是故複還臨安,內修政事,繕治甲兵以定基業。非厭霜露之苦而圖宮室之安也……”實則紹興元年(1131年),已詔守臣修內司百間(185),“二年九月,南門成,詔名行宮之門;三年(1133年)詔梁汝嘉創廊廡於南門之內”(186)。四年(1134年)八月,知臨安府,梁汝嘉奏明堂行禮,殿成。此即臨安初創時之正殿,蓋“凡上壽則曰‘紫宸殿’,朝賀則曰‘大慶殿’,宗祠則曰‘明堂殿’,策士則曰‘集英殿’,四殿皆即文德殿隨事揭名也”(187)。高宗自紹興初年蓄意議和,受製於秦檜,坐失兵機,迄三十二年(1162年)禪位於孝宗,自“以秦檜舊地作德壽宮,鑿池引水,疊石作山”(188),優遊其間,無非皆“圖宮室之安”者,園苑建造之頻,尤甚於其後諸帝。為太上皇時曾“甃石池以水銀浮金鳧魚於上……指示曰水銀正乏,此買之汪尚書家”(189)。實不失當艮嶽之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