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啟示

字體:16+-

想了解人性,就得掌握人類行為的動態模式。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對現代心理學影響深遠,他在研究中點出了解析人類行為動態模式的關鍵。不過在這本病曆集結問世之前,鑽研個體心理學(Individual Psychology)研究方法的學生,都得從阿德勒及其學生的德文出版物中,尋找阿德勒搜集的病例素材。多數德文出版物探討的情況與病症,與歐洲大陸的環境密切相關,但對美國讀者來說比較難懂。不過,個體心理學的原則與實際操作,其實在各地通用,這本單純探討美國個案的著作就是最佳例證。1929年,阿德勒在紐約社會研究新學院(New School of Social Research)授課。在此期間,本書匯編的病例個案,在未經事先篩選或限製的情況下,被送往阿德勒在學院中設立的診所。這位來自維也納的心理學家與教育家,成功分析、治療這幾名個案,充分顯示了人類行為確實具有基本的整體性(unity,德文einheit)。這幾名個案,都是校園內和美國各大城市的兒童輔導診所中常見的典型案例。有些個案是由紐約的醫師或心理谘詢師帶到診所,不過多數都是通過紐約的學校老師轉介而來。這些老師都對他們所接診的問題學生感到無比困惑。

阿德勒醫師在維也納成立了一所兒童輔導診所,也替診所整理了一份研究問題兒童的綱要。本書舉出的個案,大致上遵照這套綱要來分析與治療。為力求精簡,文本中並未列出綱要的標題,不過對於想通過病曆來進行研究的學生而言,本書內文的脈絡與鋪排再清楚不過。案例陳述方法如下:研究問題兒童的醫師或老師,會根據報告綱要準備一份病曆。阿德勒在未與孩童本人碰麵,也未事先與老師討論個案的情況下,逐句閱讀病曆,並在閱讀過程中進行推論與演繹。雖然阿德勒偶爾會被報告中的陳述誤導,不過在多數情況下,他還是能針對孩童的人格建構出一幅動態圖像,通常還能預測分析結果,以不可思議的方式洞悉孩童的心靈。這些個案如同人生劇目中的演員,而針對這些演員,阿德勒總能以溫柔、滿懷同情的方式,清楚解釋他們的遭遇和境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