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线不要太直接,亦不要东张西望
曾经有人语带困惑地问我,与人面对面交流时,视线该放在哪里。
视线的处理的确比较麻烦。照理说,直视对方的眼睛是交流的基本要求。
我也十分注意在采访中直视对方的眼睛或面部。然而,长时间被人注视,总会产生压迫感,让人忍不住移开目光。
虽然我丝毫没有施压的意图,但一直对视,双方都会感到疲惫,我的眼神映在对方眼里,可能还会变成瞪视。
另外,如果你视线乱飘、东张西望,也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一不留神,还会被当作可疑人物。可见,视线处理不当,会对你的形象造成严重的影响。
针对这个问题,我有两条建议。第一,为了不让对方感觉不适,可以稍微错开视线。这是我在采访中学到的,即不看对方的眼睛,看其两眼之间。
这样一来,虽然你们是在面对面交谈,视线也不会显得太过直接。
第二,就是事先定好转移视线的落点。因为长时间对视,双方都会产生高度紧张感,所以偶尔也要移开视线。你可以事先定好把视线落在何处。
比如做笔记的本子上、交流对象沙发后的画上、右边窗外的风景,等等。先定好几个视线落点,就能防止交流过程中视线乱飘。也不会给人东张西望的感觉。
让我注意到这些的,也是那些采访中遇到的一流人士。他们从不东张西望,也不会一直紧盯着我。通过观察他们,我也学会了处理视线的方法。
以他人为参考对象,能解决很多问题。我们周围其实有诸多值得借鉴、学习的人。要有意识地观察、寻找。
线上沟通时,视线稍微落向摄像头下方
线上沟通时,视线也会影响你给人留下的印象。如果视频里的人正在详细说明情况,你却毫无反应,这难免叫人扫兴。
另外,不管是为了安置视线而东张西望,还是一直盯着摄像头,都会给人不好的感觉。
那该怎么做呢?方法之一,是先确认摄像头的位置,然后看向摄像头下方。这样,即使你们面对面,也不会像紧盯摄像头那样给人紧张感。
还有一个方法,是盯着画面里的说话人。事实上,我家台式电脑的摄像头位置比较高,如果要看摄像头,就会变成抬头的姿势,因此,我一般是用第二个方法。
如果交流对象只有一个人,就看向视频里的对方说话。如果有多个对象,就面对整块屏幕,看向说话的那个人。这样应该不会产生违和感。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如果一边与人视频交流,一边用电脑阅读其他文件资料,脸会不由自主地凑近屏幕,视线也会明显偏离。有时可能会摆出奇怪的表情。
为了避免这点,我通常都把文件资料打印出来,放在手边。记笔记也会采用手写形式。
使用不同的应用软件,视频画面会有不同的排列与效果,有的可以调出自己的模样的画面。说话的同时确认自己的形象,也不失为一种学习方法。
重点:一开始就定好视线的落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