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写过,我的工作是把别人说的话写成文章,但最近十年,工作重心变成了写书。
除了接受编辑约稿写自己的书,还协助其他作者写了很多书。
有的人虽有能成书的内容,但因为太忙而无暇书写,或是写不了太长的文章。协助这些作者写作之前,我会通过长时间的采访,听他们阐述书的内容,然后将其归纳为一本书。
事实上,很多商务书籍、实用书籍,都是用这种方式写出来的。因为业务繁忙的企业家、创业者很难腾出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写书这件耗费能量的事。一些懂得生活、拥有小技能、小诀窍的人,也未必具备撰稿的能力。
因此,采访他们,协助他们书写的工作由此诞生,并将大量书籍送进了图书市场。
曾经,这份工作被称为“枪手”(Ghost Writer),这叫法并不合适。毕竟“枪手”是在代替作者本人进行“创作”。
在编辑的支持下,我把从事这项工作的人称为“写书人”(Book Writer),并出版了《职业,写书人》(讲谈社)一书。
如今,这个名称以出版界为中心,得到了比较广泛的使用,成了一种职业名称。因为是种新职业,不少人表示“想试一试”。
或许有读者会质疑:“什么,那本书居然不是作者本人写的?”其实,除了小说和随笔,一本书最重要的是里面的文章,是内容,亦即文字传达的内涵与要点。
如果目标是把内容提供给读者,“谁写的”就不是那么重要了。举例而言,一本书虽然是作者本人书写,但很难看懂;一本书虽不是作者亲自提笔,却十分易读。二者相比,哪个对读者更有用呢?
我常常以书籍装帧举例。亲自设计图书装帧的作者屈指可数。因为作者往往不懂设计,所以要委托设计师负责。同样,如果作者没有写作文章的技能,委托给专业的写书人,效率反倒更高。
如果只有作者本人才能写书,很多书就没机会出现在读者眼前了。如果拘泥于“作者是谁”,有些对读者有益、能拯救世人的书就无法出版了。试想,哪种情况造成的损失更大呢?
不过,读者也可以想见,要从作者口中问出足以成书的内容并不容易。需要花费漫长的时间,不断引出吸引人的内容,将其组织进文本。
因此,只有写文章的技巧,也当不了写书人。因为写书这件事需要高超的引导能力。
我的“引导”经历起始于杂志的采访,又通过写书的工作得到锻炼,最终凝结成你眼前这本书。对此,我感到十分幸运,且充满感激。
最后,想要感谢河出书房新社的高木丽子、出版制作人神原博之,执笔过程中,曾受到二位的帮助。
交流不是仅靠说话能力、传达能力就能成立的。拥有倾听能力、提问能力、引导能力,才能理解对方,满足对方的需求。希望本书能帮助您实现良好的交流。
2021年7月
上阪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