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美容仪市场规模为66.2亿元,产量为679.4万台,与2018年相比增长21.82%。2020年10月,《每周质量报告》检测曝光10款镍超标美容仪,这惊醒了很多消费者。从此,消费者开始更多地关注家用美容仪的效用、安全性和科学性,使得家用美容仪市场逐渐出现了分水岭。
市面上有品类众多的美容仪,我经过3年多的调查和研究,发现其中的确有很多符合医学原理的有效产品,但也有大量将销量寄托在夸大宣传上的“智商税”产品。
本章就按美容仪的种类和功能具体分类阐述,同时对一些热门品类的热门产品进行点评,供大家参考。
/射频仪——操作手法对了,才能事半功倍/
射频仪通过射频原理加热,使得真皮层水分子旋转摩擦产生热量,促进胶原蛋白再生,增厚真皮胶原纤维。当表皮测温达40~42 ℃时,真皮达到约50 ℃,为一次有效的射频操作,可以起到一定的紧致皮肤、减淡皱纹、改善毛孔肤质的作用。
家用美容仪的频率大多在1~3 MHz,以双极、三极等多极射频为主,在深度和温度上相对比较安全。皮肤表面能够承受的温度极限仅在43~44 ℃,再高就有可能出现烫伤、水疱等情况,因此,对美容仪的温控是比较严格的。另外,目前还没有充分直接的证据证明,在正规操作方式下,家用射频仪可以起到溶脂的效果。
市面上还有一些宣传,号称某些仪器能让面部饱满、升温60 ℃以上等,消费者很容易误信这些不符合皮肤科学的夸大宣传。
如今,射频仪属于医疗器械。2022年3月,国家药监局将家用美容仪中射频皮肤治疗仪加入了《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归属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同时给射频仪厂家2年的时间进行医疗器械注册与备案。自2024年4月1日起,若家用美容仪中的射频仪类产品未依法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就无法继续进行生产和售卖。
射频仪的正确操作手法
射频仪的操作手法不对,加热不均匀,也会让你白费精力。
辟谣一下,很多人说护肤品可以平替射频仪,其实不然。除了真皮层的变化,面部轮廓在视觉上的提升效果,主要通过颧弓韧带、眶韧带、咬肌皮肤韧带、面部表浅肌肉腱膜系统的耳前区域被加热收紧,从而拉起整个面部轮廓来实现的,因此,抗衰护肤品和射频仪之间不是相互替代关系,而是协同关系,两者协同作用可以更好地促进胶原再生。
正确有效的手法也能促进筋膜韧带的提升。射频类仪器最重要的原理是温度,要以打圈的方式进行移动,才能稳定地加热和升温。
正规操作半脸展示如62~65页所示。
操作完后,不要即刻洗脸或敷面膜降低温度,避免本次操作效果打折。
2小时后或次日使用抗皱和促胶原再生的产品,可协同增加抗衰老效果。
射频仪操作手法原理揭秘
①很多人使用射频仪后看不见紧致和淡纹的效果,是因为真皮层集聚的热度不够。打圈是仪器在皮肤上重叠度最高的手法。
②在口角来回打半圆是为了加强真性法令纹的淡化。
③颧弓韧带和咬肌皮肤韧带处用射频重点加热后,韧带受热会收缩。韧带的收缩可以朝上和朝后拉紧皮肤。这也是很多人做了热玛吉、热拉提后,立刻可以看到半张脸紧致提升的秘诀。
④颈部皮肤薄,不像脸部有脂肪吸收温度,所以升温特别快,滑动手法相对更可控。
射频仪一定要避开以下危险区域。
①鼻部。
②嘴唇。
③喉咙中间甲状腺的位置。
④上眼皮和内眼角鼻梁处。
上眼睑皮肤最薄,射频容易透过皮肤加热到角膜,长期操作容易造成白内障和角膜损伤。
1 预防法令纹
重点操作部位:颧弓韧带、面部表浅肌肉腱膜耳前区域。
2 预防嘟嘟肉
重点操作部位:咬肌皮肤韧带。
3 预防双下巴
操作禁区:甲状腺位置。
4 预防眼周细纹
操作禁区:上眼睑位置。
/微电流——修复皮肤,安全性能佳/
微电流项目是通过不同的电流强度、频率、波形来达到皮肤美容的目的。低频电流(1~10 Hz),收缩肌肉,紧致轮廓;高频电流(>100 Hz)促进成分的透皮吸收;微电流(<1 mA)可以增加表皮细胞的活性。
另外,一定频率下的电流可以在皮肤角质层形成电场作用,让周围健康的角质细胞进行迁移,起到修复的作用。皮肤的角质层类似于砖墙水泥结构,在离子导入、直流电等物理方式的作用下,可以干扰脂质双层结构,形成暂时性的孔道,将药物导入。其中离子导入可以使角质层两侧产生电压,该电压变化可以使角质细胞的α螺旋角蛋白重新分布而形成新的孔道,在此过程中,药物易于透皮吸收。
综上所述,微电流的仪器可以起到促进渗透、紧致肌肉、表皮修护的作用,而且相对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但是它没有直接提亮肤色、促进胶原再生、淡化皱纹的作用,如果有这方面的需求,建议大家选择微电流结合射频功能的家用美容仪,综合抗衰的效果更好。
/洗脸仪——当心清洁过度/
目前,市面上的洗脸仪主要采取超声波刷头、负离子吸附等方法,但其理念和皮肤科医学背道而驰。过度摩擦和清洁只会导致皮肤变得敏感,屏障受损。
“深层清洁”是一个伪概念,并没有任何一种产品可以深入毛孔去清除脏物,建议消费者谨慎使用或减少使用频率。也因为是伪概念被拆穿,市面上的洗脸仪销售热度大降,一些洗脸仪的大品牌公司在营收上并不理想。
/脱毛仪——居家脱毛的好选择/
脱毛仪主要通过长脉宽的强脉冲光,对生长期的毛囊进行升温,抑制其生长。家用脱毛仪的功率虽不及医用专业设备,但其对于大部位(腋下、双下肢、比基尼线等)的脱毛作用还是可以的。相对于蜜蜡脱毛,对皮肤更安全。但是操作时需要注意:①戴好护目镜,因为强脉冲光亮度较大;②激光前先要做好毛发刮除,不然表皮毛发会出现竞争性的光吸收;③同一位置不可重复打3次以上,否则容易出现皮肤受热过大,引起色素沉着。
/注氧仪——认清原理,理性选择/
市面上的注氧仪主要通过负压将精华和水分喷涂在面部,如同医疗美容机构的“水氧活肤”“无针水光”的项目。相比普通用手涂抹精华的方式,注氧仪因为负压的作用,可以将其相对更深一些导入皮肤。但其名称“注氧仪”中的“注氧”,纯属无稽之谈,设备不含氧,精华不含氧,何“氧”之有?如果消费者是因为“注氧”这个概念而被吸引,那可能就达不到想要的预期了。
/家用点阵——合理操作,减轻疼痛/
家用点阵延续了皮肤科点阵激光的作用,利用非气化型点阵激光(1440 nm、1450 nm等)对皮肤的表面进行微孔发射,促进其再生出更多的胶原组织,修复痤疮、痘坑,改善毛孔、肤质、皱纹问题。但其操作过程中有一定的疼痛感,目前有些厂家进行了接触面冰点降温镇痛的设计,来弥补体验度上的问题。
点阵对于皮肤还有一定的损伤作用,使用频率及使用强度还是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调整。比如,敏感区域——双侧颧骨、鼻翼沟可以少操作,甚至不做。耐受区域,如额头、双侧面颊、口周皮肤可以增高使用频率。
/纳米微晶及家用微针——谨慎尝试/
目前,纳米微晶及家用微针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局面。虽然针头浅而短,但它的更新皮肤、收缩毛孔、补水导入等功能都建立在侵入的基础上。不侵入(穿透皮肤表面),以上作用的有效性就很难保证,医学上叫“不破不立”。但侵入和破损的属性,让它们在家用消费品类市场上的商业宣传和消费者在家自行操作的方法上产生了一定难度。还是建议大家选择正规的皮肤科进行微针一类的有创操作。
/LED红蓝光——不是能量越高才越好/
目前,市面上的LED红蓝光还是有比较多类型的,比如面罩类、手持类、大排灯类。其中蓝光(410~430 nm)有光动力学疗法,即针对丙酸杆菌中含有的内源性卟啉,可产生单态氧,破坏细菌,减轻炎症。黄光(570~590 nm)可以抑制皮肤神经高度敏感状态,减轻皮肤泛红敏感。红光(620~670 nm)可以促进微循环,改善皮肤细胞活性和营养状况。
红蓝光虽然效用相对多,但目前还是有很多操作宣传上的误导。例如边敷面膜边照射。本身红蓝光穿透深度较低,大部分仅能达到0.28~0.55 mm,如果贴着面膜,光线会被竞争性吸收和折射,起不到作用。
常见LED红蓝光的优缺点
市面上的LED红蓝光,依据其使用方式可以分为面罩类、手持类、大排灯类。我在2021年7月做过一项实验,研究了市面上不同价格的LED红蓝光的光照强度,结果如表1–10所示。
表1-10 LED灯光照度抽样实测数据
结果显示,价格和灯珠数量及光亮程度几乎不成正比。所以也纠正大家一个误区,如果各位为了追求高能量而去找高价和高灯珠数量的产品,实际结果会让你很失望。而且从皮肤科医生的角度来说,从来都不是能量越高效果就越好,在有效区间内就行了。
以下具体点评一下各类型LED产品的优缺点。
(1)面罩类
优点:
①罩在脸上就可使用,使用便捷,不需要关灯、平躺。
②面部全方位都可照射到,无须用手操作移动。
缺点:
①市面上很多产品没有复合光。
②需做好眼部保护,防止光源入眼。
(2)大排灯类
优点:
①光照强度大。
②大多有复合光模式。
缺点:
①操作很麻烦。正规操作应该关掉室内灯,照时戴好墨镜,需要坐着或躺着。
②面颊侧面吸收光的能量明显低于正面,因此要均匀照射的话,需要左右转脸。
(3)手持类
优点:
单位面积内光照强度大。
缺点:
用手持类产品进行全脸照射时间太长,只能加强局部。
/激光帽——脱发人群的辅助治疗/
激光帽一般使用5 mW/颗左右的低能量激光,临**叫LLLT(Low-Level Laser Therapy),对于脱发人群,有穿透到更深的头皮毛囊循环处改变毛囊的生长状态的作用。临**一般会结合扩张毛细血管的产品来使用,所以单独使用它是不够的。脱发的人群,建议还是要第一时间向临床医生求助,不要盲目使用。
/光子嫩肤仪——居家美白的美容仪/
它们运用专业医美的强脉冲光原理,可以直接对皮肤起到淡化美白的作用,也是家用美容仪中美白作用最明显的仪器类型。市面上一些500~650 nm波长的家用光子嫩肤仪,也是集合了DPL窄光谱的优势,既可以褪黑,又可以去红,特别适合肤色暗沉、有红色或黑色痘印的人群。
因为其原理是针对黑色素爆破,因此使用时,需要避开黑色素痣和毛发位置,以免产生较剧烈的光热反应,导致皮肤破损,毛发烧焦。
以上是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品类,活跃的美容市场上还会不断涌现新的产品。
家用美容仪还要和护肤品科学地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例如,对于一些功能性的产品,需要穿透至更深的皮肤位置才能起到相应的作用。一种是结合型的,临**可以通过电流导入维生素C、氨甲环酸来改善黄褐斑,电流类的家用美容仪,可以配合一些美白、抗衰等成分加速皮肤的吸收。还有一种是互补型的,比如,做完家用红蓝光后,可以涂抹保湿类的精华和面膜。保湿可以防止照光后的皮肤即刻水分流失,而照光后再敷产品,有效成分的透皮吸收率也会增高,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此外,针对不同的皮肤问题和使用方法,家用美容仪还是要有一定的调整或更个性化的选择。例如,油性皮肤、敏感性皮肤、干性皮肤医美术后养护,如何配合使用美容仪,还是要有专业人士来指导和随访。面部进行过玻尿酸填充的部位,不建议在2个月内使用家用射频仪;面部有扁平疣、凸起色素痣、炎性丘疹时,不建议使用对面部进行摩擦的仪器,如微电流、射频仪、导入仪等。
个人认为,美容仪销售额在未来三年都会存在一个持续性的增长,美容仪也会被大部分人群当作普遍的生活用品。但前提条件是,家用美容仪必须和皮肤科临床相结合,其效果必须经过临床试验认可,而不是一味地博眼球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