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我一生的哲學

貫徹正道:作為人,何謂正確

字體:16+-

眾所周知,人們的一言一行往往會對周圍的環境產生影響,也決定了自身存在的價值和魅力,正因為如此,人們開始思考提升自我價值的方式。比如在中國,就存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說法,存在“致良知”的說法,也存在“以人為本”的人文理念。這些理念和思想都可以稱為人的哲學,而人的哲學看重的就是對人們行為準則的思考,簡單來說就是尋找一個讓自己釋放正能量和價值的法門。在這一方麵,稻盛和夫提出了“作為人,何謂正確”的理念,而知道什麽是正確的,恰恰是哲學的根本。作為一種思考模式,它在本質上就是一種自我要求,不斷捫心自問的模式,它強調了自我精進和完善的終極目標。

而在這一理念的背後,包含了人們自我推動的進程,在做人和做事的時候,需要不斷捫心自問,看看自己是否保持了一顆赤誠的心,推動自己將正確的事情貫徹到底。對於多數人來說,在很小的時候,父母和老師就教育他們,一定要誠實守信,一定要謙遜待人,一定要用仁愛的心包容別人,一定要用無私的心去善待別人,確保周邊環境的和諧。

稻盛和夫強調的“作為人,何謂正確”,就是人的行為準則總綱,也是個人思維方式都得到進化的基礎。在強調個人發展的時候,很多人都會強調能力和努力,這兩個因素的確非常重要,但它們不是萬能的,支撐能力和努力的關鍵還是在於思維方式,思維方式的好壞往往決定了行為的合理性和高效性。

在談到“何謂正確”的思考模式和思維模式時,通常包含了正確的思考方向和行為模式,稻盛和夫並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具體的解釋,但本質上是一種對是非善惡的把握,在解讀時,他提供了各種具體的思維方法。

比如在2008年,中國經濟頻道《對話》欄目對稻盛和夫進行了采訪,當時主持人問稻盛和夫先生,是否有意願再創辦一個世界500強的企業,稻盛和夫微笑著搖搖頭。在他看來,自己已經做了能做的事,完成了人生的目標,實現了個人的價值,無須再去爭取什麽功名了,現在隻想安安靜靜度過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