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不轉彎

外形瘦,是真的瘦嗎

字體:16+-

作為減肥中心的醫生,我在門診時經常會見到兩類人:一類體重正常,圍度適宜,卻一門心思要減肥;另一類則是體重超標卻不自知。

我真的胖嗎?這個直擊靈魂的考問難倒了不少人。對於胖與瘦的界限,坊間也有不少“標準”,對明顯的肥胖我們比較容易判斷,越是接近正常,越難明確胖與瘦的界限。

對體重的合理認知,是體重管理的重要一環,是首先要明確的。隻有合理地設定體重目標,才能科學地將體重管理好。衡量是否肥胖,有以下幾種方法:

方法一:體質指數(BMI)

BMI判斷法簡單易行,自己就可以判斷,因此成為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方法。

首先需要了解體重(單位:千克)、身高(單位:米),然後將數值套進計算公式:BMI=體重÷身高2。

比如:小美體重66千克,身高1.63米,BMI=66÷1.632=24.8(千克/平方米)。

WHO將成人BMI主要分成正常、超重、肥胖三個等級。當BMI超出正常範圍,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的風險均會相應增加。當然BMI指數也不是越低越好,當低於18.5的正常下限時,會有骨密度降低、女性閉經及不孕等風險。

亞洲人群體脂含量相對較高,在體重較輕時就有可能增加糖尿病等肥胖相關疾病,因此我國的BMI指數標準會比WHO的標準更為嚴格(表1-1)。

表1-1 成人BMI標準

按照上表,前文提到的小美BMI=24.8,按WHO的體質指數標準,體重屬於正常範圍,但按我國標準則需要減肥。

雖然BMI測量方法便利、安全,但是不夠全麵,容易低估肥胖的狀況,因此還需要結合其他測量方法進行綜合評估。

方法二:腰圍及腰臀比

脂肪位置的分布和健康關係密切,在預判肥胖與糖尿病及心腦血管風險時,體內脂肪的位置是一個更為敏感的預測因子,脂肪長的位置對身體的影響大不大,我們自己用一卷皮尺就可以粗略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