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阱2:正因为沟通不易,所以才要拼命沟通。
有人说了:“照你这么说,岂不是在沟通这件事上,处处都是绝路?那我们还研究沟通的技巧有什么用?干脆放弃沟通算了!”
恭喜你,终于开窍了。没错,在沟通这件事上,即便谈不上“处处是绝路”,起码也是“处处皆弯路”。
所以,搞定沟通这个事儿,最大的技巧就是消灭沟通。
让我们从头理一下思路。
沟通源于问题——问题带来情绪——情绪伴随暴力——沟通无疾而终。所以,问题是一切的根源。要想消灭暴力,便必须消灭问题。
有人又说了:“你这不是胡说八道吗?没有问题,我干吗要沟通?正因为问题消灭不了,才需要沟通啊!”
必须承认,这种说法很有代表性:正因为沟通不易,所以才要拼命沟通。
心情能理解,但正因为有这样的心情,你很有可能已经掉进了某个思维陷阱。
不妨换个思路考虑一下问题:有没有可能,不通过沟通的办法消灭问题呢?至少,我们不要从一开始,便把这个可能性彻底放弃。
先说结论。如果我们有本事,把“沟通”变成“交流”,这个事儿便可迎刃而解。因为人际关系就是这么奇妙:关系越融洽,问题便越不是问题。
举一个稍微夸张点的例子。
比如说楼上的住户把一袋垃圾从窗户里扔出来,刚好落到你们家的花圃里,那么应该怎么理解或处理这个事儿呢?
无非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这个人和你们家的关系一般或不太好。那么这个事儿便构成了问题,从而产生沟通的必要——让他把垃圾处理掉,并向你和家人道歉。但由于沟通即暴力,最后的结果即便不是大打出手,也肯定是恶言相向或不欢而散。
第二种,这个人和你们家关系不错或相当好。那么这个事儿便不构成问题,没有了沟通的必要。恰恰相反,你们之间也许会有一场愉快的交流,而交流的结果是:你非但不会埋怨他,闹不好还会主动帮他处理垃圾。
当然,经过此次愉快的交流,从此往后,他也不会再有这样的举动了。
那么,如果这个人就是和你们家关系一般,甚或关系不睦,你们之间就是有问题,就有沟通的必要和暴力的可能,如何才能让事情的发展有个不同的过程和结局呢?
方法很简单。前两种情况已经给出了提示,那就是第三种情况:把沟通变成交流,化敌为友。只要你们有本事融洽关系,从仇人变恩人,甚至亲人,这个事儿也就迎刃而解——问题还是那个问题,但问题已经不是问题了。
可见,问题和关系之间有莫大的关联——关系越融洽、越亲密,问题便不再是问题,或至少是程度轻得多的问题。
这个时候,沟通就会自然而然地变成交流,不愉快就会自然而然地变成愉快,问题也便自然而然地得到解决。
下面的问题就是:到底应该如何操作?
简单。你要拿出耐心,付出时间,想方设法让当事双方的关系和谐起来,友善起来,甚至亲密起来。只要你能做到这一点,所有的沟通就能瞬间变成交流。
比如说,帮对方一些忙,让对方欠你一个人情;比如说,创造机会和对方亲密接触,拉近彼此的距离;比如说,寻找共同爱好,一起度过轻松快乐的时光……只要你是个有心人,只要你的情商足够高,搞定这个事儿其实并没有那么难。
看到这儿,相信你会觉得眼熟:这不就是自己学生时代,宿舍里舍友之间日常相处的光景吗?
没错,就是这个意思。只要你有本事将自己的沟通对象变成你学生时代的舍友,还怕有任何搞不定的问题和摆不平的“沟通”吗?
顺便说一句,这一点尤其适用于职场沟通。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职场沟通的环境相对封闭——场所,始终是那个场所;人,始终是那些人。不会变来变去。所以只要你有足够的耐心,把职场变学校、同事变舍友的机会绝对有的是。
有人说了:“你这是废话!为什么要沟通?因为我有急事,必须尽快解决,甚至马上解决!哪有闲工夫和对方套近乎,搞关系?有那个时间,我还用沟通吗?自己就把事儿办了!”必须承认,你提了一个好问题。
对这个问题,我想表达两个方面的意思。
第一,诚然,沟通需要效率。许多问题必须在短时间内解决,不可能给你那么多时间从根本上去改善与沟通对象的关系。不过也正因如此,这个事儿需要你未雨绸缪,提前做准备。具体地说,对任何一个社会人而言,绝大多数沟通需求都与自己的身边人有关,比如亲友、同事、同学、邻居、客户等。这些人未必和你很亲近,却绝对和你很接近。因为接近而不亲近,所以容易产生问题,产生摩擦,产生沟通的需求。可正因为这样,只要你能把“接近”变成“亲近”,一切就会完全不同:或者问题、摩擦彻底消灭,将沟通的必要从根儿上拔除;或者即便偶尔有些小问题、小摩擦,有一些沟通需求,也可异常轻松地处理之,驱散之。
常言道,磨刀不误砍柴工:人误田一天,田误人一年。
搞好人际关系,从来都是良好沟通的前提。很难想象一个人际关系很差,人人厌恶,唯恐避之不及的人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沟通高手。所以平时在这方面多下点功夫,绝对吃不了亏。反之亦然。
第二,如果你不屑于搞人际关系,又确实面对了一个挠头的问题,需要赶紧沟通,赶紧解决,那么我劝你最好放弃沟通。
不是我说风凉话,实在是因为事实便是如此。理由很简单。我一再强调,“沟通即暴力”。特别是那些令你倍感紧急的事情,暴力程度会大幅飙升;再加上急于解决问题的你对人际关系又不是很重视,那么大概率事件,沟通的暴力值会瞬间爆表。结果便可想而知。
尽管我特别能理解你急于沟通、急于解决问题的心情,可在这种情况下,沟通几乎必然会失败,所以你再急也没用。对于一件毫无胜算的事情,即便你勉强为之,也是白费功夫。
还不仅如此。如果你能看透这一点,及早放弃沟通,至少你还有不得罪或少得罪人(你的沟通对象)的机会;可如果你“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非要强行和对方沟通的话,你几乎必然会把对方得罪个彻底,给你自己未来的人际环境埋下巨大的祸根。可谓“一举两失”,难称聪明。
举个真实的例子。
曾有位姓杨的先生向我咨询过一个与职场沟通有关的话题。
他是这么说的:“我有位同事,非常难以沟通。我曾与他一再沟通,他也屡次承认自己是错的,可就是不思悔改。还反过来威胁我说:‘我就是不改,你能把我怎么着?’您说,对付这种蒸不熟、煮不烂的无赖,我到底应该怎么沟通?”
我跟他说:“简单,我给你的建议就是,放弃沟通。”
他不满地说:“这怎么行?他现在问题很多,很严重,已经影响了我的工作、部门的工作,这些问题都必须解决啊!”
我说:“那就开除他。”
他说:“这个事儿我也想过,可现在他的情况还不至于。再说了,他也有他的长处,公司还是需要他这种人的……”
我说:“那就放弃沟通。”
他说:“可是……”
我说:“没有什么可是。我非常理解你急迫的心情,可你确实已经尝试过沟通,而且是大量的沟通。他现在破罐破摔,公然跟你耍横,说明你们之间的沟通,暴力值已经破表,没有再继续下去的必要了。还是那句话,尽管你很急,可是没有用啊!既然没用,你再着急又有什么意义呢?只能放弃。否则,哪天他和你彻底翻脸,你的职场生活可就有的受了。”
……
有人会说:“照你的逻辑,岂不是职场中大多数沟通都没什么用?那职场中人干脆都放弃沟通算了,反倒省事。”
话不能这么说。
第一,并不是所有职场,抑或职场中的所有人都不重视人际关系建设。恰恰相反,人际关系和谐融洽的职场并不鲜见。追求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绝大多数职场最重视的企业文化之一。
第二,除了一般沟通之外,职场中还存在一种特殊的沟通方式,叫作“命令”。这个东西具有强制性,也或多或少掺杂着一些暴力属性,却可以较为顺利地推行下去。原因尽人皆知,不再赘述。
问题在于,“命令”具有职能性和严肃性,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下的,也不是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可以下的。这也是大多数人际关系一般的职场,在沟通方面均会感到无比吃力的原因之一。
其实,如果你面临的问题真的很紧急,真的希望我给你支上一招,我还真有个好办法,而且堪称“一试就灵”,就看你愿不愿意使了。
这个办法就是两个字:面子。
说白了,就是打直球,直奔对方的“面子”而去。
可供你选择的,有两种做法:
其一,满足对方的虚荣心。
你可以这样做:拼命夸他,拼命赞美他。让他或者心软,放弃抵抗;或者心花怒放,彻底改变对你的态度。甭管是哪种结局,你都可以顺利地将问题搞定。当然,前提是不能太假,不能太装,不能太作,否则很有可能弄巧成拙,把事情搞砸。
做到这一点其实也不难。甭管你多讨厌的人,身上也总会有几个亮点。尽管承认这些亮点对你来说很难,但只要你真心想解决那个“问题”,而且时间上也确实很紧迫,那么不妨尝试一下。
其二,激起对方的同情心。
你可以这样做:放低身段乞求他的同情,自曝软肋博取他的怜悯。一般来说,人都有“吃软不吃硬”的毛病。你强硬,对方也会强硬,甚至比你更强硬;你弱下来,对方反倒没了脾气。
总之,这两种方法都和面子有关。而且重点是,都需要你放下面子,把面子留给对方。
问题是,这些看似简单的方法在实践中却很难推行。因为“放下面子”这个事儿谈何容易?
特别是那种出了问题压不住,心急火燎地想要立马解决的人往往都是一些急脾气的主儿,这种人视面子如命,让他放弃面子,还不如要他的命。
比如前面提到的那位杨先生,就是一个典型的“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其实那天我也跟他提了“面子”的招儿,但他沉吟良久却依然不置可否,最后也就不了了之。
所以,对这些人来说,他们只有两个选择:
第一,要面子,还是要里子。
也就是说,“问题的解决”和“个人的面子”哪一个更重要,不妨放到天平上称称。如果结论是前者,那么放弃后者便是唯一的选择。这是一个异常清晰的思路,没有什么好犹豫的。
第二,三十六计走为上。
如果结论是后者,那么不妨干脆让你的沟通破产,然后潇洒地转身离去,也不啻是一个出路。
总之,无论好坏,不纠结,也是沟通的一个理想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