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超有趣(全六册)

独dú坐zuò敬jìnɡ亭tínɡ山shān

字体:16+-

唐tánɡ·李lǐ白bái

众zhònɡ鸟niǎo高ɡāo飞fēi尽jìn,

孤ɡū云yún独dú去qù闲xián。

相xiānɡ看kàn两liǎnɡ不bú厌yàn,

只zhǐ有yǒu敬jìnɡ亭tínɡ山shān。

诗文大意

群鸟高飞都已消失不见,

孤云飘走独去远方悠闲。

相互望着彼此都不厌倦,

只有我和你啊,敬亭山。

三步精读

主观感受

朗诵古诗,用三个词写下你自己对这首诗的感觉:

1. ________2. ________3.________

身临其境

诗人曾长期在宣城一带居住、游历,多次游访敬亭山,这里不仅风景灵秀,也是诗人最敬仰的前代诗人谢朓曾游历赋诗的地方。

诗人历尽漂泊,又来到了敬亭山。他独自坐在空旷的山中,难免孤独,但这也让他能静下心来,摒弃一切干扰,静静地感受敬亭山……渐渐地,他感到天空中的鸟群都已飞尽,连白云都悠闲地独自远去,这里只有自己和山在无声地对话:自己喜爱、理解这座山,而这座山也喜爱、理解自己,人和山成为彼此的知音,相对再久也不会感到厌倦。尘世带来的烦恼、疲惫和挫折此时都可以放下,诗人与敬亭山融为一体……

细品词句

前两句描写的,既是诗人眼前的景致,也是诗人心境的变化。天空中的群鸟高飞远去,一朵白云悠闲路过,也飘向了远方。“尽”“闲”两个字,把我们带入“静”之中,这个静不是突然发生的,也不是本来就如此,而是一点一点发生的,鸟儿渐渐高飞消失,白云渐渐地远去。群鸟、孤云是动态的,所以前两句也是“以动写静”,但不同于许多诗中“以动衬静”的写法,这两句是“由动入静”,当鸟和云都消失了,诗人的心也逐渐安静下来。此刻当然是孤独的,但这种孤独是悠然自在的,可以说是诗人主动把眼中的其他事物都减去了,为后面两句做好了烘托铺垫。

在这寂静之中,诗人并没有去感受寂寞、哀伤、怨天尤人,他在看,看什么呢?当然是看山,现在他眼中只有山,而且诗人感觉山也在看自己,因为是“独坐”,所以山的眼中也没有鸟、没有云、没有别人,只有诗人。诗人忽然感受到:他和山就这样互相看着,“相”“两”二字把诗人和山对等地联系到一起,表现出诚挚的感情——人和山互相理解、互相喜爱,互为知己,彼此相看再久,也不会觉得厌烦。

表面上来看,这首诗似乎没有李白惯用的神奇想象、夸张笔法,但诗中的情怀却更加浪漫,不仅把敬亭山人格化,而且把山和人完全平等化,“相看”是互相的平视,人与山是好友、是知音。我们想想,山比人高大多少?山又比人长久多少?但诗人觉得自己和山完全对等,孤独没什么可怜、可怕的,自己还有敬亭山这个知己……这种想法需要多么广大的胸怀!这何尝不是李白诗中“仙”气的体现呢?

讲个故事

一座山连接两位诗人

“诗仙”李白被后世无数诗人视作高不可攀、遥不可及的“偶像”。李白对自己的才华也非常自信,在诗里,他经常和天地山川比肩、和仙人对话,被他推崇的诗人并不多。但李白也有个前代的“偶像”,这就是被称作“小谢”的南北朝诗人谢朓。

李白有多么仰慕谢朓呢?他现存诗中至少有十二首直接提到了谢朓,例如: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有名句“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意思是:您的文章像来自蓬莱仙山,有建安风骨;而我的诗歌要像小谢那样清新俊逸。还有《秋登宣城谢朓北楼》,其中说:“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意思是:除了我还有谁会登上这谢朓北楼,迎着秋风怀想小谢的风姿呢?

谢朓比李白早出生两百多年,正赶上动**的南北朝时期,当时南朝齐风云变幻,过不了多久就会换个皇帝。谢朓出身高门士族,家世显赫,与著名的山水诗人、旅行家谢灵运同族,谢灵运被称作“大谢”,而谢朓则被称作“小谢”。

谢朓少年时就以诗文才华闻名,擅长五言山水诗,有“山水诗祖”之称,后来南朝梁武帝萧衍曾说:“三日不读谢诗,便觉口臭。”

谢朓爱山水的宁静纯美,却又摆脱不了官场的名利地位。后来他任宣城太守,在宣城期间,如愿过上了“半官半隐”的生活,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歌,所以又被称为“谢宣城”。

他为人谨慎自守,他的岳父曾有叛乱的想法,找人联络他,他不仅不敢参与,还告发了此事,后来岳父家破人亡,他却因告密有功升了官。

可是生逢乱世,很难独善其身,后来又有些权贵阴谋叛乱,找谢朓合谋,被他拒绝。对方先下手为强,谢朓被诬陷入狱。不久,谢朓病死在狱中,年仅三十六岁。

李白晚年在当涂和宣城一带定居、游历,可能有很大原因是谢朓曾在这里留下足迹。最后他在这里去世且在此安葬。谢朓出任宣城太守时建了一座楼,取名“高斋”,后人为纪念他在此处建起“谢朓楼”,李白多次登临,怀想谢朓。秀美的敬亭山就坐落在宣城,谢朓曾徜徉山间,写过一首《游敬亭山》,而李白也在此留下了《独坐敬亭山》。李白独坐山中时,与他“相看两不厌”的知己,除了敬亭山,可能还有这位“小谢”的灵魂吧?

学个成语

独往独来(dú wǎng dú lái)

独自往来行走,指人自由自在、特立独行,不受任何约束。后来常说成“独来独往”。

出自战国庄周的《庄子·在宥》:“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

说段历史

简说南朝齐

公元420年,刘裕废除晋恭帝,建立了刘宋,东晋灭亡,这就是南北朝的开始。南朝经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共一百六十九年。其中南朝齐只有二十三年,在四个朝代中时间最短。

萧道成生于南朝宋元嘉四年,据说是“汉三杰”中萧何的后人。萧道成很有军事才能,从十六岁起就在军中任职。后来因为军功逐步升迁,成为朝廷重臣。

南朝宋后废帝狂暴昏聩,萧道成五十岁那年,联合其他大臣,发动“元徽政变”,杀掉了后废帝,改立他的弟弟宋顺帝。萧道成独掌朝政,一步步清除异己,把兵权都握在自己手中。两年后,看到时机成熟,他就逼宋顺帝禅让帝位,自己登基称帝,建立了南朝齐,史称齐高帝。

萧道成倡导节俭,反对奢靡,有治国能力,但他登基三年后就驾崩了,他的长子萧赜继位,史称齐武帝。齐武帝为政宽和,没有像很多皇帝那样手足相残,齐武帝在位的十二年,是南朝齐最好的一段时期,百姓休养生息,史称“永明之治”。

但是齐武帝在接班人方面遇到了很大问题,他很喜欢长子萧长懋,立他为太子,可惜萧长懋突然病逝。萧长懋的儿子叫萧昭业,萧昭业长相俊美,还写得一手好字,但人品糟糕,酷爱吃喝享乐。他很会表演,在皇帝爷爷面前总装成孝顺深情的“乖孙子”。最后,他骗得齐武帝的信任,被立为皇太孙。齐武帝病逝后萧昭业继承了皇位。

武帝刚刚去世,萧昭业就把乐工召来奏乐歌舞。乐工怀念老皇帝,边献艺边流泪,他却在宝座上嬉笑自若,宗室和大臣们只能摇头叹息。

西昌侯萧鸾是齐高帝的侄子,齐武帝去世时让萧鸾辅政。看到萧昭业如此荒唐,萧鸾就动了心思。不久,萧鸾引兵入宫,杀了萧昭业,然后以太后名义迎立萧昭业十四岁的弟弟萧昭文为帝。萧昭文只做了七十四天皇帝,萧鸾便露出爪牙,废了萧昭文,自立为帝,就是齐明帝。

齐明帝生性阴险,一登基就开始杀害齐高帝和齐武帝的子孙,在位五年间把高帝、武帝子孙二三十人几乎全部诛灭,其中最小的被杀时不过六岁。

四年后,齐明帝病故,他儿子萧宝卷即位,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荒唐皇帝,他年少时不喜读书,以捕老鼠为乐。当皇帝后,他喜欢出宫闲逛,每次出游都一定要拆毁民居、驱逐居民。萧宝卷为人残暴,杀害了不少大臣,诗人“小谢”也是在他统治时期被诬陷下狱而死的。萧宝卷的生活奢侈腐靡,他不但大修豪华宫殿,还喜欢在宫苑之中设立市场,让太监杀猪宰羊,宫女沽酒卖肉。

两年后,南朝齐已经被萧宝卷折腾得朽败不堪,雍州刺史萧衍起兵攻讨,拥戴南康王萧宝融称帝,次年萧衍攻陷都城建康,萧宝卷在兵乱中被杀。那位被立为帝的萧宝融在来建康的路上就被逼退位,南朝齐灭亡,萧衍建立南朝梁。